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我國電纜業深陷三大困境 亟待整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09日 11:32 中國電力新聞網

  總產值僅次于汽車行業的我國第二大行業電纜業,目前已陷入產能過剩開工不足、地方保護嚴重、市場混亂假貨泛濫等三大困境,不僅嚴重威脅著自身的健康發展,也威脅著我國的建設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亟待大力整治。

  困境一:產能大量過剩開工嚴重不足

  在世界范圍內,我國電線電纜總產值已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電纜生產國。但是,作為我國主要的基礎行業,無論在市場規范程度還是受重視程度上,電纜行業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據行業數據統計,2005年中國的電纜市場產銷額超過2565億元。有關專家預計,“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線電纜將以8%至9%的速度發展,預計2010年電力電纜產量將達到550萬公里,通訊電纜將達到5000萬公里。

  中國電纜龍頭企業、江蘇寶勝集團董事長夏禮誠說,雖然目前電纜市場容量增長較快,但產量的增加已經遠遠超過了需求的增加。目前全國有大小電纜企業2800多家,業內人士估計這一數字實際可以達到7000家,甚至更多。

  江蘇上上電纜集團董事長丁山華把目前電纜企業的現狀歸納為“多、濫、亂”。他說,超過95%的是中小型企業,有一些小廠打著福利的招牌偷漏稅,還有大批非正規企業混跡其中。這些小企業產品沒有質量保證,也沒有資金保證,更沒有信譽保證,大多是憑借惡意壓低價格搶奪市場。

  企業多、市場亂,產能遠遠超過需求,導致全國的電纜生產設備普遍開工不足。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說,我國電線電纜設備利用率平均在30%左右,而先進國家設備利用率一般在70%以上。

  困境二:地方保護嚴重行業面臨虧損

  

  根據統計數據,目前,全國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電線電纜企業有27家,主要分布在江蘇、廣東、山東等地。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統一市場基本形成,但各地之間的無形門檻沒有打破,電纜行業的地方保護主義十分嚴重。外地電纜企業如果想要進入本地市場,經常面對重重壁壘,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壁壘實質上阻礙了電纜行業的健康發展。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一些地方政府對市場有硬性要求,只能使用本地產品。而有些監管部門也只檢查外地企業,很少查本地企業,而且多查大企業,甚至出現了工商和技術監督部門對外地企業“搶著罰”的局面。這些行為名為依法檢查,實為封閉保護,導致產品不能依照市場規律進行流通,阻礙了線纜市場的統一。

  作為“料重工輕”的行業,銅、鋁、塑料等原材料在電線電纜產品的成本構成中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江蘇無錫江南電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玉良說,近期銅價的上漲極大損害了線纜企業的利益,加上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使企業成本進一步加大,行業利潤率直線下降,達到虧損的邊緣。

  電纜行業下游客戶大多是國家大型工程或是國家壟斷行業,如電力電信行業等,電纜企業也無法與強勢的買方市場公平對話。很多電纜企業稱,他們簽訂的合同99%都是“霸王條款”。一些企業不但收不到預付金,還要向客戶支付“保證金”,為客戶提供免費產品試用,收回的時候卻還要付費。而且國內目前并沒有合同價格修正機制,雖然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產品價格卻無法隨行就市,可以說絕大部分的風險都由線纜行業單獨承擔了。

  困境三:市場十分混亂假貨四處泛濫

  招投標是電纜行業最為常見的銷售方式,而國內目前的招投標機制卻十分混亂。在招標企業中,超過80%采用“最低價中標”的標準。由于很多競標沒有統一標準,惡性競爭和不公平競標的情況比較嚴重,很多沒有許可證的企業依靠關系參與競標。不規范的招投標行為也隱藏著腐敗的因素,很多招標企業靠收取競標費來發財,對參加招標的企業不加限制,也不進行實地考察,而是通過暗箱操作確定中標單位,一味追求低價的做法導致了劣質線纜排擠正規產品的情況。

  夏禮誠說,很多招標企業并不對參與競標的企業進行審核和實地考察,也不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只單純以價格作為中標標準,從而產生了劣質商品驅逐合格產品的怪現象。使用劣質或再生材料生產的電纜,在交貨時候是好的,但是壽命很短,等到出現問題的時候,一些小廠已經不見蹤影,建筑商也不再負責完工后的質量保證。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體制和責任追究機制,一旦發生由劣質產品引發的

安全事故(這通常在工程完工三至五年后),追究責任單位有很大難度。一些非正規廠商則可能早已銷聲匿跡,這使得很多招標單位和中標單位有恃無恐。

  劣質電纜直接威脅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質量。據國家統計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數據,目前全國發生的火災事故中,有2/3與電力電纜質量問題相關。(摘自:經濟參考報)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