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強生收購大寶傳言背景:本土日化難逃外資之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23:55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楊 顥 龍 麗 上海、北京報道 在外資風潮越刮越盛的日化領域,強勢的民族品牌大寶也逃脫不了被外資收購的命運。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強生將收購大寶的消息在業內傳開。對此,大寶總經理辦公室主任表示,現在還沒有明確說法可以公布,而強生的公關經理則以“并沒有收到相關信息”回答記者。 但大寶一位中層員工則向記者證實,大寶的確一直在和外資談。7月31日,大寶黨委書記王懷宇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先等政府批準。”其他則不愿多說。 盡管對強生收購股權比例和價格尚不得而知,但不止一位日化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大寶被外資收購并不吃驚,而國內一線日化品牌落入外資之手也是未來發展趨勢。 大寶困局 作為民族品牌的大寶,曾一度在國內日化市場風光無比,甚至連寶潔、歐萊雅等國際巨頭也不敢小覷。 北京大寶的前身是北京三露廠,該廠是國有的福利性企業。1990年,北京三露發展并不順利,銀行存款只有7000元,連職工的工資發放都成問題。當時擔任北京橡膠五金廠廠長的杜斌臨危受命。在大寶以銳意改革、勇于創新著稱的杜斌上臺后在融資、研發、銷售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上臺的當年,大寶拳頭產品SOD蜜面世。 1993年,“大寶天天見”的廣告第一次出現在中央電視臺。從此,“大寶”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記住。從這一年開始,北京市三露廠的經濟效益開始連年大幅上升。也是在那一年,職工們第一次拿到了150元的獎金。從此,北京大寶開始迅速擴張。據了解,大寶SOD蜜的銷售額占了大寶80多個產品品種銷售額的80%以上。 以“價格便宜量又足”的形象出擊的大寶,從1997年開始,連續8年奪得護膚類產品的銷售冠軍。《成功營銷》與國內一家著名的專業調查機構合作發布的2003年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調查顯示,2003年,在潤膚品行業中,大寶的市場份額是17.79%,遠高于其他競爭對手。 2002年,北京三露廠進行股份制改革,由國有企業轉變為國家控股83%、職工個人持股17%的股份制公司,北京三露廠才更名為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 然而,發展至今的大寶如同國內大部分大眾化日化企業一樣,開始遭遇發展瓶頸。 “從2003年左右開始,北京大寶的發展速度開始慢下來。”一位熟悉大寶的業內人士說。據2003年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調查顯示,2003年,大寶的成長指數并不高,遠遠落后于丁家宜、美加凈等品牌。 一直密切關注日化行業發展的營銷專家賴水慶認為,大寶的頹勢主要體現在市場銷售和新產品開發這兩塊。據了解,近幾年,大寶的年銷售額一直保持在8億人民幣左右,與中國化妝品行業近20%的發展速度相比,顯得上升乏術。另一方面,雖然大寶SOD蜜是大寶成功的拳頭產品,但其后,有影響的新品并不多。 此外,大寶品牌一直停留在低端市場銷售,沒能進入以跨國化妝品公司為主體的合資品牌占據的中檔護膚品市場,更無法撼動進口品牌一統天下的高檔護膚品。 2005年,“大寶”銷售額達到7.8億元,在國內護膚品中銷量第一。然而,相對于中國化妝品市場700億元的總銷售額而言,“大寶”卻僅占有1%的市場份額。 日化宿命 大寶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低迷在于整個國內日化市場的變化。 賴水慶分析,當時,國內市場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發展大眾化工品的氣候,大寶的福利企業性質得到了政府多方面的扶持,同時又抓住了大眾化工品這個潮流,因此,在SOD蜜推出后大寶發展迅速。 本土企業大部分在中低端產品線、大眾日用消費品上發展,他們的最大優勢是渠道,尤其在二三級市場。可是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這些優勢也正在受到國外品牌的擠壓。國際化妝品巨頭企業除了在高端市場占據大部分份額之外,正在逐漸開發中、低端品牌,給本土企業帶來了沖擊。 聯合利華從2004年底開始,加強往二三級城市布點分銷,已成為工作重點。 寶潔以飄柔、汰漬部分產品的大幅度降價和大力推玉蘭油等舉動來表明它想在中國“上下通吃”:全國性鋪開,將產品線向二三級市場以下延伸,進一步拓展深度覆蓋的能力。 在收購了本土品牌小護士之后,歐萊雅中國區總裁蓋保羅更是直言,歐萊雅將尋找合作伙伴,將產品帶到農村、三線以及三線以下的城市。 美國雅芳和日本資生堂等國際品牌也正蠢蠢欲動。 有專家指出,不遠的將來,跨國公司會毫不留情地蠶食掉這部分低端市場。 早在幾年前,就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大寶產品與品牌均存在十分巨大的缺陷,不支持高端品牌形象。大寶的競爭優勢還是處于價格優勢。只要跨國公司在價格上作傾斜,相信大寶必然會灰飛煙滅。 據曾服務過大寶的聯縱智達客戶總監林翰介紹,如今大寶連二級市場都不能守住,只能在三、四級市場保住優勢。 與此同時,本土日化產品低端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利潤空間的狹窄。據了解,合資、外資化妝品企業的利潤都很高,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20%-30%。而像郁美凈、大寶這樣走平民路線的本土品牌,卻只有不到2%的利潤空間。盡管本土化妝品品牌占據了6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化妝品市場80%的利潤卻被國際品牌賺走了。有業內人士曾戲言:中國所有企業銷售額加起來,可能還不如歐萊雅集團的一個品牌。 據統計,中國現有4000多家日化行業,約2萬個化妝品品牌,但是年銷售達到上億元的只有50余家,而能夠達到5億元的不到10家,能夠達到10億元或以上的不到5家,而數量不多的外資企業則從數億至近兩百億,如寶潔一家2004年就有150億元左右。 “國內日化市場已經充分國際化,國內一線日化品牌也許都將被外資收購。”不止一位業內人士這樣預測。而品牌營銷專家李海龍認為,日化領域靠資本、規模獲取利潤的時代已經到來,國內日化市場正面臨整合,未來將是幾家跨國公司寡頭壟斷時期。 “外資可以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當然還有資金。”賴水慶說。他認為,主動聯合外資大品牌,主動進行整合,是國內大眾化妝品企業目前最好的一種出路。 據悉,包括像郁美凈等民族日化企業現在也在積極尋找國外合作者。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