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六部委出手謹慎 限制外資購房令難限制個人投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7:21 南方周末
限制外資購房的六部委文件千呼萬喚始出來,但這種和風細雨式的調控并沒給市場帶來任何意外 □本報記者 馬韜 外資對于中國樓市到底意味著什么?國內官產學三界一直缺乏冷靜客觀的評估。但要求打壓外資的社會情緒卻越來越強烈,主管部門終于也順應民意,出臺限制外資的政策。 7月24日,建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在《意見》中,對境外個人、機構及外資房地產開發商均有相關的政策管制。 這只是一個框架性的政策,具體的執行細則還在制定之中。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獲悉,外管局將從資本項目管理方面制定配合《意見》的細則。而記者聯系到的商務部、建設部相關部門的領導,均不愿對此政策置評。 7月21日,仲量聯行北京分公司副董事高世斌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即將出臺的限制外資購房政策并沒有想象中的嚴厲,一是沒有規定賣出的時間限制,二是稅收方面也沒有差別,影響最大的只是注冊資金要達到投資額的50%這一點。 難以限制個人投資 “即便是來一波大的調整,持續兩年三年,也不會有任何壓力。”臺灣人朱梅生2002年開始在上海炒樓,是上海最早的外資炒家之一,目前他手中有9套房。他對此次《意見》的出臺并不擔心。因為他和大多數外資炒家一樣,看中的是長期收益。 在他們眼中,中國大城市的房價盡管已經高企,但與海外相比,依然極具投資價值。“即便現在的上海房價,還是非常便宜,在臺灣,2萬元最多能買到公房———就是最不好的房子,而在上海,2萬元就能買到好房子。”朱梅生說。 朱梅生在臺灣30年前的一套房子,如今增值40倍,所以他堅信:“大陸處在高速發展期,房價怎么會不漲呢?長期來看,這種高收益率是必然的。” 2005年樓市宏觀調控之后,上海的房價開始下跌,恰恰引來更多的外資買家。“以我周圍的朋友來看,更大量的資金是在去年房價下跌后進場的。這回如果房價再降,肯定會來更多的資金。”根據朱梅生的估計,他及他周圍已經投資大陸樓市的人,只占總量的兩成,“我們只是先頭部隊,大部隊還在后面呢”。 根據《意見》,港澳臺地區居民和華僑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內限購一定面積的自住商品房———工作一年的規定對他們并不適用,這對像朱梅生這樣的投資者來說,大陸的樓市對他們仍然是開放的,除非在后期出臺的細則中“一定面積”被明確規定———可想而知,“一定面積”是多么難以明確的數據。 此次政策出臺,并不能對這些私人投資者產生太多的影響。他們有其他渠道無障礙地進入中國樓市。“我周圍很多朋友的貿易公司,生意做完了,錢就不轉走了,直接以公司的名義買房了。”朱梅生認為,非港澳臺及僑胞,如果想投資大陸樓市,一樣可以借用僑胞的身份進入,他的意思很簡單,一年的限制可能會形同虛設。 “這次政策很明顯是限制炒作的外資的,而機構是無法炒作的,所以限制的是炒作風最盛的個人投資者。”國際物業顧問公司仲量聯行的亞太區董事陳立民說。 7月25日,北京市率先發文明確“自住房”定義,稱港澳臺居民及華僑只能在北京購買一套自住房。而這一嚴格的細則規定,引起了各方的密切關注。 對境外投資基金影響較大 根據《意見》,此后,外資機構投資性買入物業,必須在中國成立投資公司,而在此前,機構可以通過海外基金的形式直接持有物業。 “以投資公司的形式持有物業,會被雙重征稅,這就讓REITS(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一種通過發行收益憑證募集資金的方式)無法成行了。”陳立民在一張紙上詳細計算,“和以前海外基金直接持有的方式相比,最少要多交5%的稅,而REITS的核心就在于,只征一次稅。” 對以“收購———提升物業價值———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REITS退出”這種方式操作的境外基金來說,收購后,是在資本市場退出的,然而最后的一個環節,也即實現利潤的環節,被《意見》斬斷了。 “對境外投資基金影響非常大。”陳立民說,“但不會影響方向,機構長期看好是不會因這個政策而改變的,最多,會在策略上進行調整以應對新政策。” 而對于政策出臺對外資投資機構的限制,陳認為更多體現在承諾壓力上:“很多機構剛剛募集了專門投資中國大陸樓市的基金,現在沒法操作了,可想而知那些機構現在多么被動,對其投資熱情絕對是個打擊。” 但對于開發型的外資企業來說,《意見》似乎并無涉及,只是通過注冊資金提高了外資設立房地產開發公司的門檻而已。 來到大陸時間最長的外資房地產開發公司凱德置地,在《意見》出臺后,向記者表示:限制外資進入樓市的政策將增加外資房地產企業的投資成本,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肯定會對所有外資房地產企業的在華業務產生影響,但不會改變他們在中國的長期投資方針。 由于具體細則尚未出臺,對外資的影響無法進一步判定。 “據我所知,外管局對有購房目的的外資,已經停止審批兩個月了。以我的分析,我覺得會有很多案例會死掉。”陳立民說。 在此次政策出臺之前,已有耳聞的外資機構的動作已經加速。戴德量行商鋪部高級助理董事張家鵬告訴記者:“有投行的朋友在加速處理手中的收購事宜,寄希望于政策出臺之前完成交易。” 今年4月在中國成立了專門投資中國大陸樓市基金的摩根士丹利,近來動作加速:6月以8億元人民幣將位于徐家匯的豪宅華山夏都苑的A棟樓收入囊中,19.6億元人民幣收購東海廣場。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將外資機構作為炒高中國樓價的主要力量的話,那么為什么在《意見》出臺前還會加大投資力度呢?從預期來看,《意見》會收窄炒作空間,機構在這時候的動作,是否本身就能說明原本他們就沒有炒作的心態呢? 外資進入冷凍期 對于《意見》中有很多行政味道頗濃的部分,使很多限制無法明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卻認為是一著好棋:“讓外資感覺到不確定,就是成功了,這就可以阻止投機性資金長驅直入。” “不能回避的是,能感覺到政策在出臺的時候是有所顧慮的,必須管,然而又沒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就以目前這種彈性十足的形式出臺了,這樣,以后可根據具體情況可松可緊。”尹中立說。 陳立民也認為即便細則出臺,也絕對不會出現一棒子打死的局面,畢竟,目前對中國來說吸引投資還非常重要。 但在細則出臺之前,市場將進入冷凍期。陳立民表示,從現在開始,到今年底才能有外資購買國內房產的交易成交。“細則不出臺,所有的交易都得停下來。如果考慮到細則出臺后,機構還需要調整策略,然后重新開始收購談判,而談判一般也得持續半年以上,那2007年中開始能重新進入交易期,也是很正常的。”(本報記者張春蔚對此文亦有貢獻) -鏈接 建設部、商務部、發改委、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外匯管理局《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摘要: 一、境外機構和個人在境內投資購買非自用房地產,應申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二、外商投資設立房地產企業,投資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注冊資本金不得低于投資總額的50%。 三、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的中外投資各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合同、章程、股權轉讓協議以及其他文件中,訂立保證任何一方固定回報或變相固定回報的條款。 四、境外個人在華居住超過一年可以購買自用、自住商品房,不得購買非自用、非自住商品房。在境內沒有設立分支機構的境外機構不得購買商品房。港澳臺地區居民和華僑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內限購一定面積的自住商品房。 五、符合規定的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自用、自住商品房必須采取實名制。 六、各地不得擅自出臺對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的優惠政策,已經出臺的要清理整頓并予以糾正。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