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薪之風該往哪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25日 14:40 中國電力新聞網 | |||||||||
皇皇 某家報社關于電力減薪的一篇文章一夜之間紅遍全國,其走紅速度和架勢不亞于胡戈的“饅頭血案”,坊間對于電力減薪行動的質疑、討伐之聲此起彼伏。也是,習慣了行政命令的各階層人士對企業的“自選動作”怎能輕易相信呢?筆者認為,電力企業的這次工資調整并不是許多煤體所說的為了緩解社會輿論壓力、“壁虎舍尾”般的被迫行為,這是企業
我國當前正處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易產生社會矛盾的階段,收入分配問題牽動著幾乎所有層級人的神經,電力系統減薪出臺時機正值社會對壟斷收入最為敏感之時,引起關注再所難免,但毫無根據地指責和以訛傳訛的話語說出來難以令人心服。 “電廠抄表工年薪十萬。”這樣的“神話”被一些文章反復引用,這個估計連原文作者自己都不相信的說法似乎成了大家攻擊電力企業工資高的依據之一。電廠是企業,是按照“工效掛鉤”的標準分配收入的,它的工資分配方案要接受國家審計、財政的各級核算。原文作者說這名“抄表工”是一家倒閉企業的,并沒有點明是哪個城市的哪家企業。客觀地說,電力企業員工收入一般來說是有保障的,有一部分電力企業員工的收入也是比較高的,但要說電力抄表工年薪十萬,確實有些荒謬。 順便說一句,在電廠,根本沒有原文作者指的那種入戶抄表工。 “壟斷行業收入高于其他行業10倍”也是一些文章中的噱頭。根據統計數字,國家電網公司2005年年平均工資5.5萬元左右,按照原文作者的說法,其他行業的年平均收入就是5500元,這個數字可信么?460余元的月均工資難道就是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準。要知道,北京市的最低工資標準是640元,廣州的低保發放金額是330元。人們起哄般地討伐這個收入數字,追根溯源,還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思想影響下,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抱著“不怕不公、只愁不均”的思想,現在聽到這樣有“新聞價值”的消息,不辨真假,群起討伐,微覺可笑。 許多煤體還提到了“壟斷福利”的問題。經歷過電力改革的人都比較清楚,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電力就進入改革歷程中,大多數電力公司的職工家庭用電要交納80-100元的定額電費;至90年代后期,華東、華南和華中大部分電力公司的家屬院都裝表入戶;至2000年以來,包括山西、東北、內蒙古在內的全國絕大部分電力公司的職工家里都有了分戶電表,福利用電對大多數電力職工來說實在是太久違了。可直到現在,鐵路系統職工乘火車還是免票(甚至還能帶一兩個同伴),也沒見過公交系統的職工乘車買過票。說電力職工免費用電實在有些冤枉。 有人總說電價高,電力企業 “挾‘缺電’以令政府漲價。”要知道,電價是國家政策性定價,電價中包含了國家建三峽工程的基金、城市建設基金等等各種附加費用,還有增值稅、所得稅等,這部分費用占電價的50%以上,這些錢全部用于國家基礎工程建設,并非電力部門自己擁有。其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居民電價是高于商業電價的,我國的電價沿襲了計劃經濟體制以來的許多做法,居民電價十年來增幅非常有限,且遠低于商業電價。歷來,只聽說過有人買不起房,沒聽說過有人用不起電。 在這場討伐戰役中,許多人將矛頭直指電力壟斷,認為是壟斷造成了電力企業的高工資、低水平。自2002年廠網分開后,發電企業有五大發電集團和市場規模占據60%的地方發電企業,供電企業也有分為兩大電網公司,下轄五大區域公司,諸多企業間的刀光劍影從未暗淡過,怎能說電力系統無競爭。不論發電企業還是供電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要生存必定有競爭,想當然地以為有競爭就不會有壟斷是片面的,經濟競爭的結果一定還是壟斷。而且,電網建設的不可重復性決定了電網企業不是全局性的壟斷,必是局部性壟斷。壟斷并沒有錯,世界500強企業里有幾個不是壟斷?關鍵是相關部門要對壟斷有正確的監管,加強對電力企業的監管在2005年2月《電力監管條例》出臺后已經逐步邁向法制化。從歷史沿革和國際經濟的架構來看,單純地喊“打破電力壟斷”的口號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電力企業畢竟是企業,它是有投入有支出的,許多人以為電力部門的職工就是喝茶看報收電費,通過電力漲價獲得巨額利潤,這種戴著有色眼鏡的看法實在值得商榷。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2005年的利潤是143.9億元,位列世界500強中第40位。從我國電力近20年的發展歷程看,電網企業正處于全面建設、改造的高速發展時期,它將盡快地改善我國電力建設中“輕供”引起的電力傳輸“卡脖子”弊端。在這樣的一個投資期,要求立刻看到電網企業帶來的經濟利潤顯然是不現實的。改革開放以來,電力的發展有目共睹。2005年,全國電力裝機規模達到5億千瓦;農村電價經過幾番調整,已降至歷史最低,與城市居民電價基本持平;投入118億元進行幾乎毫無利潤可言的“戶戶通電”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自籌資金幫助偏遠地區的無電戶感受現代文明。電力企業在建設小康社會方面是作出了努力和成績的。一些媒體的片面報道導致了社會和公眾對電力的不滿情緒,而這些媒體人員可能根本不了解電力職工的辛酸和艱苦。電力生產的特點是產供需同時完成,當別人在空調房里工作,當春節、黃金周人們團聚、旅游時,電力工人或監守在崗位監視電網運行,或爬上電線桿緊張搶修,或在開關場保護間一絲不茍地操作。在電廠,有熱污染、噪聲污染、環境污染、電磁輻射等種種危害,電力一線職工從事的幾乎都是高危工作。發電企業的運行職工常年白班夜班不停,生物鐘紊亂導致職工失眠、神經衰弱,患有胃病,大多數處于亞健康狀態;電網企業的運行人員一樣常年倒班,外線工野外作業時冬天上電桿臉被風吹裂,夏天曬得皮掉好幾層;在變電站的值班人員,每個站只有幾個人,年年工作在站里,單調、枯燥,遠的變電站幾乎與外界隔絕;輸電職工無論寒暑,都要巡視架空線路。電力職工的辛苦又有幾人知、幾人提? 毛主席說過:“許多人洗完臉之后還要拿鏡子照一照,要調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我們寫文章,做演說,只要像洗臉這樣負責任就差不多了。”一些媒體文章中完全缺乏調查研究、捕風捉影的主觀臆斷,對電力員工是不公平的,只會增加社會對電力的不滿,制造對立情緒,與建設和諧社會更是背道而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