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紡織品配額市場走熊 外貿環境的變化成為主因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 13:36 財經時報
本報見習記者 吳文坤 外貿環境的變化,是紡織品配額弱化的主要原因 “啊?有這事?我立即叫人查一查!”剛從香港出差回來的李政日前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表現得十分驚訝。 李政是深圳鼎潤輕紡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老板,經營一家200多人的紡織企業,有一家紡織工廠。他的公司列入了商務部7月11日發布的“黑名單”中。由于未按時交納第二次競標中所獲紡織品配額的保證金,包括李政公司在內的1800多家企業面臨著商務部的處罰——收回競標所得的紡織品配額,并剝奪2006、2007年度相關類別的投標資格。 按照商務部的管理辦法,配額的70%按出口實績分配,30%用以招標。各批次、各類別中標價格最高的前10%的企業,中標保證金須支付中標總金額的100%,其余企業中標保證金須支付中標總金額的30%.不交保證金背后則是配額的浪費。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31類輸歐美設限紡織品配額的使用率以30%~40%的居多,而輸美666類產品的使用率僅為3.52%.面對此種情況,商務部不得不“出手”。 價格“跳水” 李政的公司兩次都參與了招標,去年年底,公司出價毛巾1元/條,卻沒有拿下所需配額,當時起標價是0.36元/條,配額流通市場上是1.2元/條。而今年4月第二次招標前,市場上毛巾配額價漲到了2.1元/條,公司以1.95元/條中標。 但隨后,市場上毛巾配額價格迅速跌至1.8元/條,隨即又跌到1.5元/條,“現在肯定跌破了1.5元”。 配額的價格“倒掛”,是眾企業選擇市場配額而放棄中標配額的原因。有些種類的市場價格曾一度高出中標價4倍,隨即紛紛“跳水”,只以中標價的70%~80%出售。于是中標企業紛紛去市場買配額,手中的高價配額被閑置。 “此前對市場把握不力,導致企業在盲目競標,抬高了配額價格。”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這樣認為。 “價格是被炒起來的。”李政說,“廣東早就有了一批炒配額的人。”在黑名單里,記者發現約2/3的企業來自廣東,大多為深圳企業。除了少數的紡織公司外,更多的是掛名的“貿易公司”、“工貿公司”、“實業有限公司”。“這里面有很多就是炒配額的。” 此前有媒體分析說,中標的企業50%都是配額中介。 在“黑名單”中的深圳某實業公司的老板對處罰不以為然,他坦言,自己本無意去競標,是“被朋友借了營業執照去炒配額的”,“這種現象很普遍”。 作用弱化 在采訪過程中,許多老板都表示,今年的配額形勢沒有往年緊張。“以前打破頭在搶,今年不同,需要的時候去市場上買,多的是。”李政說。 “配額肯定在弱化,”趙玉敏主任說,“外貿環境的變化是主因。原先全球設限,現在對各國紡織品配額紛紛取消,就剩下中國。”由于2005中國紡織品出口出現井噴,這使得2006年獲得的配額量不低。 與此同時,“訂單轉移”跡象明顯。 “訂單‘無根’,哪里成本低就往哪里去。訂單決定配額,沒有訂單,配額也沒意義。”浙江理工紡織經濟研究所所長胡丹婷分析說,現在的中國紡織企業,配額成了一個額外成本。東南亞、南亞等地紡織業發展迅速,低廉的生產成本加上取消了配額,競爭力大大提升。所以她感覺到,浙江紡織企業今年“跑單”現象比較嚴重。 例如,包括沃爾瑪在內的大型歐美采購商,年前就已轉向印度、越南、緬甸等國家,導致部分銷售配額事實上失去了市場需求。 另外,部分企業的非法轉口也削弱了對配額的需要。 眾企業和炒作者沒有意識到配額的相對弱化,盲目“看漲”配額價格,“跳水”是情理之中。 解決問題 “如果將保證金提高到100%,我們不會再去競標。”李政表示,對于自己這樣沒有固定客戶的小企業來說,一次性交清風險很大。據了解,商務部近日下發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醞釀將中標保證金由30%調高到100%.然而,對于此修改能否遏制配額的惡意炒作,李政表示懷疑。因為現在不少炒配額的公司,有能力支付全額保證金,而且有的紡織企業也競標多余的配額用來炒作。 趙玉敏主任認為,只要存在利潤空間,就會有人往里鉆,要維持好秩序比較難。 “中小企業也不會支持。”李政說。第一紡織網對此方案的調查結果中,贊同票數與反對的比例為24%比76%.原國家紡織工業局行業管理處處長樊敏也認為,保證金調高到100%將“弊大于利”,執行可能性不大。 采訪結束前,一直有些不安的李政終于松了一口氣,他的秘書已經確認,他們按出口實績所分配到的配額不會受到影響,在他眼中,這批不要錢的配額才是最重要的。他們今年業績不錯,明年預計能拿到2~3萬的配額,比今年多了4~5倍。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