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5年改革:頂著風險 踽踽獨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6日 03:03 經濟觀察報

  本報首席記者 章敬平

  特約記者 包永輝 宿遷報道

  拍賣槌,千斤重

  2000年,決意醫改的宿遷市府,喊出“強勢發動、強行入軌、強制規范、強力推進”的口號。據稱,這不僅顯示市委書記仇和備受爭議的“強人政治”風格,還凸顯沒有先例可循的醫改的艱難。

  彼時的宿遷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原則:“把衛生事業當作經濟工作來看待,當作產業來辦、項目來抓、企業來管,實體來運作”。按照先易后難的思路,宿遷市公立醫院產權制度的改革率先從鄉鎮衛生院破題。拍賣成為點睛之筆。

  一股非理性的醫院投資潮,隨著拍賣槌的起落,開始在宿遷醫療衛生界涌動。

  回憶曾經的拍賣會,沭陽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時潮說,當時最火爆的當屬沭城鎮衛生院的拍賣。起拍價翻著滾似的往上躥,競標者誰也不肯認輸,數次較量,最后以全縣最高價293萬元成交。這樣的天價也大大出乎政府的預料。

  后來一了解,宿遷醫改決策者察覺,少數投標者把拍賣會當成了慈善會,以為拿到的是免費的“

蛋糕”,僅憑一時沖動,盲目哄抬價格,只求拿到醫院的經營權,導致實際成交價格遠高于凈資產額。

  一些競拍中的獲勝者很快意識到,贏利遠沒想像的那樣好,最后不得不轉讓他人。如沭陽縣的錢集、湯澗、青伊湖等衛生院都出現了二次轉讓,這也成了不少人詬病鄉鎮衛生院改制失敗的重要理由之一。

  拍賣鄉鎮衛生院后不久,宿遷市就將改革的觸角伸向了縣以上醫院的深水區,這一改革遭遇了更加頑強的阻擊。

  談起公立醫院的產權制度改革,宿遷市衛生局局長葛志健最難忘的還是宿遷的航空母艦——宿遷市人民醫院那一波三折的經歷。人民醫院是1905年成立的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醫院。它的前身名叫仁濟醫院,是一家教會醫院。

  2003年7月10日下午,宿遷四大套班子成員除仇和以外,一齊趕到人民醫院會堂出席改制動員會。開會的時間到了,可以容納近千人的會場只有十幾個退休的老頭,全體職工包括他們的家屬近千人,擠在門外抗議改制。

  “你說我當時那個急呀!可我嗓子都喊啞了,還是沒人進場。一邊是市領導尷尬地坐在主席臺上,一邊是醫院職工圍堵在門外,那場面別提多難堪了!备鹬窘≌f。

  為了表示改制的決心,時任市長的張新實面對十幾名老職工,就像面對全體醫院職工一樣,完完整整地、認認真真地做了一個半小時的改制動員。

  散會后,葛志健立即又召開了醫院黨委會,9名委員全部到會。葛志健神情嚴肅地說: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根子在領導班子,你們還有沒有組織原則?

  身心疲憊的葛志健凌晨1點剛回到家,就接到了仇和打來的電話,“為什么一心為大家著想,大家反而不理解呢?”

  葛志健說:“主要是兩條,一是既要大家理解、支持改革,又不讓大家知道內情,工作沒有做到位;二是既要讓大家參與改革,又損害醫務人員的利益,所以持低觸態度。”

  其實,宿遷市政府并不是想對醫院職工隱瞞什么,而是因為收購方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沒有明確定下來收購之前,不希望外界知曉。

  “那就把方案公開吧,收購方的名字可以暫時隱去。”仇和說。

  收購方其實就是金陵藥業集團,一家地地道道的國有企業,金陵藥業集團出資7000萬元,占70%的股份,宿遷市政府占30%的股份。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慣性思維的影響,當時的職工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他們最怕的就是被民營醫院收購,淪為私企老板的打工仔。收購方案一公開,果然得到許多醫院職工的理解。第三天,市四大套領導班子的原班人馬再次在人民醫院會堂召開動員會,醫院職工全部到會。

  宿遷人民醫院院長楊偉民回憶說:“當時收購時之所以遇到那么大的阻力,關鍵是原來的少部分院領導制造謠言,從中煽風點火,誤導了醫院職工。我們來后向大家講了三條:一是暫時不會裁人,崗位只作微調;二是有金陵藥業強大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宿遷人民醫院一定會有很好前景;三是來去自由。為了給改制后的醫院造勢,金陵藥業集團專門從南京請來40多位鼓樓醫院的專家到宿遷人民醫院義診,從早上8點一直義診到下午7點,共義診2000多人次。由于當時義診的場面太火爆,公安局也不得不派出干警維持秩序。與此同時,還把宿遷人民醫院100多名中層干部和業務骨干拉到南京參觀金陵藥業和鼓樓醫院,實行一幫一的對口交流。”

  其實,改制前的宿遷人民醫院已到了難以正常運轉的地步,到金陵藥業集團收購時,賬面資金僅剩13萬元,現金1分沒有,醫院職工已兩個月沒發工資了。金陵藥業集團接手后的前幾天,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圍堵在院長辦公室,他們不是討要藥品、設備欠款的,就是要求補發離退休人員工資的。

  更令人憂慮的是,前來醫院就診的病人日益減少,偌大的醫院已有一個星期沒有開刀了。楊偉民說,他進駐宿遷人民醫院后,處理改制的麻煩,累倒了,住進了醫院,整個九樓,一個多禮拜,就他一個病人。

  從百日維新到內部股份制改造

  比起宿遷人民醫院的改制,沭陽縣中醫院的改制就更為曲折。它在第一次被私有化的百日維新中鎩羽而歸,卻在內部股份制改造中重獲新生。

  2006年3月19日上午,沭陽縣中醫院院長陸啟兵和黨委書記陳樹年在院長辦公室接受了我們的采訪。講起2002年中醫院那一波三折的產權制度改革,親身經歷全過程的陳樹年用了“驚心動魄”一詞。

  沭陽縣中醫院是縣級綜合性二級醫院,前身為南京傳染病醫院,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職工350人,固定資產800余萬元。同沭陽縣人民醫院一樣,沭陽縣中醫院在當地擁有很好的口碑和市場,日子一直過得挺滋潤。然而,隨著醫療市場放開后民營醫院的迅速崛起,這種“好日子”難以為繼了。

  靚女先嫁,好果先吃。在沭陽縣政府的撮合下,新崛起的民營醫院——仁慈醫院決定收購縣中醫院。通過對中醫院的的評估,凈資產為300多萬元,實有資產連同無形資產總計800萬元。

  陳樹年至今仍清楚地記得,仁慈醫院收購方,是農歷2001年臘月24日也就是祭灶節那天進駐中醫院的,從他們進駐的第一天起就遭到了全體中醫院職工的強烈反對。職工們難以接受的是一家堂堂的公立醫院竟然被一家成立沒幾年的私立醫院收購,更不能容忍的是,收購方的某些股東原來就是中醫院的人,“連業務尖子都算不上”,現在搖身一變頤指氣使地當起了老板,而自己成了打工仔。至今令陳樹年難以忘懷的一件小事是,仁慈醫院的人來后,連何時吃飯、到哪里吃飯這樣的小事都不告訴他這個辦公室主任(陳當時擔任辦公室主任),完全是“以占領者的姿態,吆五喝六,根本就沒把我們當人看”。

  情緒激動的中醫院職工,為阻止這項收購案,甚至用大鐵鎖將門診部大樓鎖了3天,致使醫院的經營無法正常地進行。陳樹年說,自從仁慈醫院進駐后,中醫院的經營每況愈下:第一個月營業收入80多萬,第二個月60多萬,第三個月48萬,而在沒有改制之前,中醫院的收入每個月平均都在100萬左右。另據《沭陽縣中醫院在仁慈醫院接管經營中2002年2月-4月醫院損失數字統計》顯示,中醫院業務收入同比減少25%,門診量減少12431人次,住院人次減少563人次,床位使用率下降15%,特別是發生醫療糾紛賠償6起。

  作為民營醫院的仁慈,毫無疑問是沖著利益而來,而這樣的業績對他們來說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2002年的5月2日,仁慈醫院只好黯然退出。

  仁慈醫院院長、當時負責接手中醫院的王立兵說:“收購中醫院失敗的原因比較復雜。從中醫院方來講,主要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存在問題,總以為打工者就是奴隸,老板就是主人。從仁慈醫院方面來講,有些事處理得也不好,比如應該拿出一些股份給中醫院的業務骨干,這樣就容易得到支持,但這個方案在仁慈醫院的董事會上沒有通過”。

  從祭灶節那天的進入到最后的退出,仁慈醫院收購中醫院的美夢僅做了108天就遺憾地破滅了。收購計劃雖然失敗了,卻喚醒、激活了“深受刺激”的中醫院全體職工強烈的主人翁精神。

  仁慈醫院退出后,中醫院的全體職工決定自己來填補這個空缺。在中醫院的爭取下,沭陽縣政府以賣給仁慈醫院同樣的價格——800萬元,將醫院轉讓給全體職工,搞內部股份制改造。

  “當時縣里要求我們一周內交納其中的400萬產權置換金,但我們三天內就將錢交齊了!”說起當時醫院職工參與股份制改造的熱情,陳樹年至今仍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

  對決策者而言,采取哪種改制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醫院有了活力,從這個角度看,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5宗罪”

  醫改之劍,不僅讓藏身于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涌出無名的怒火,還招致官民兩界的重重非議。

  在進行鄉鎮衛生院產權改革之初,江蘇省衛生廳就旗幟鮮明地對宿遷醫改說了“不”。從1999年到2001年的7月,江蘇省衛生廳至少四次組織人馬到沭陽縣調查鄉鎮衛生院的改制。

  2001年7月17日,仇和出任中共宿遷市委書記的前夕,江蘇省衛生廳提交了一份明確定性的調查報告,較為集中地體現了持批評態度者的五種觀點,有人將之比喻為醫改“5大罪狀”。

  第一大罪狀是產權改革不規范。沭陽縣鄉鎮衛生院產權制度改革采取的主要是拍賣轉讓的方式。民間戲稱為“認錢不認人”,凡符合縣衛生改革辦公室認定條件的,皆有資格參加競拍。競拍過程中,中標的標準就是看出價的高低。

  省衛生廳的調查報道秉筆直書道:不少競拍者盲目樂觀,憑一時沖動,哄抬價格,導致實際成交的價格遠高于凈資產額。因此,買主在四處借債,甚至是高利貸的情況下,才湊上了第一輪付款。由于中標價格與實際價值背離,在錢集、湯澗等衛生院出現了第二次轉讓,錢集衛生院第一次拍賣了283萬元、湯澗衛生院181萬元,第二次拍賣錢集衛生賣了216萬元、湯澗衛生院161萬元。在高額債務下,大多數鄉鎮醫院的買主已沒有進一步發展的能力,有個別鄉鎮衛生院由于基礎條件較好,價格適中,買主重視經營方式和管理,醫院效益有些增加,因而表現為兩極分化,改制一年大多數鄉鎮醫院的運行狀態發生萎縮。此外,在轉讓合同中,賣方的承諾發生變化,如規定買主三年免繳稅金,實際上一年之內就要交納多種稅金,導致買主產生嚴重不滿情緒。

  第二大罪狀是用工制度混亂。調查報告言之鑿鑿地說,不少醫院買主不論資質,不講人員基本條件,擅自外聘人員,自認為改制后的醫院是自己的,想用誰就用誰。

  第三大罪狀是職工的利益受到侵害。調查報道批評說,為了能盡快收回投資,民營醫院普遍存在侵害職工權益的現象。收益分配無章可循,工資何時發,發多少,都由買主說了算。

  據省衛生廳公務人員走訪調查,絕大多數職工的收入較改制前減少。由于買主將購買醫院費用、銀行貸款利息以及繳納的多種稅費都攤入成本,一些醫院改制后業務收入雖有增加,但職工工作量、工作時間加大,而工資反而減少。許多職工反映,法定假期被取消,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待遇難落實。

  第四大罪狀是醫藥市場混亂。沭陽縣鄉鎮衛生院拍賣后,醫藥市場完全放開,亂辦醫、辦醫亂的情況又重新抬頭,無證行醫現象嚴重,假劣藥品充斥鄉村。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游醫藥販也紛紛沖擊農村醫藥市場,農村醫藥市場處于無序競爭狀態。

  第五大罪狀是醫療衛生機構的內部管理松懈。購買醫院的業主向調查人員反映,由于買醫院負債較多、風險極大,買主也只能注重經濟效益。他們查看了6所醫院,發現這些醫院疏于醫院管理和制度建設,診療行為不規范,醫療質量有所下降。

  據他們了解,濫收、截留病人,強行挽留病人,小病大治,大處方和不必要的檢查時有發生,嚴重損害患者利益,加重農民負擔。醫院之間競爭不規范,有的互挖墻角,爭奪名醫和病人。鄉村醫生看病無登記、用藥無處方、收費無發票。鄉鎮防保所已完全實行有償服務。一些以往免費下撥的基礎免疫疫苗,現在也開始向群眾收費,不交錢就不打預防針,背離了計劃免疫工作的基本職責,存在著疾病流行的嚴重隱患。按規定,鄉鎮防保所從衛生院剝離后,承擔著管理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的任務,但實際上只向鄉村醫生每人每月收取30元的管理費,并不進行管理,導致無證個體行醫增多、診所管理混亂。由于沭陽縣醫療衛生機構已走向市場,農村社會大衛生工作現在已無法落實,如初級衛生保健、農村合作醫療、婦女、兒童保健、農村改廁和農村健康教育等工作不再部署,也無法開展,婦幼保健服務甚至出現了筆頭登記。

  在這篇5000多字的報告中,江蘇省衛生廳雖也對改制后的一些積極變化作了反映,但基本上是輕描淡寫,其主調是明確否定的:在鄉村,政府推卸了興辦衛生事業的責任;鄉村衛生機構的目標定位就是贏利的最大化,無利可圖的公共衛生服務無人問津,不規范的競爭行為使得農村醫療秩序失去控制;拍賣衛生院不僅沒有達到化解鄉鎮醫療機構生存危機的目的,反而在事實上把農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建立在無序市場化的條件上,衛生服務的不公平現象日益嚴重。

  對江蘇省衛生廳這份調查報告反映的一些問題,宿遷醫改的決策者和執行者也不否認,但他們強調:究竟如何正確地看待這些問題?是用計劃經濟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問題,還是用市場經濟的眼光看待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究竟是改革的方向錯了,還是操作層面和后續管理一時跟不上?哪些是改革帶來的,哪些不是改革帶來的?到底是用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辦法來化解這些問題,還是退回到原有政府包辦的老路上去?

  然而,先行者的聲音是微弱的,似乎沒有多少人愿意傾聽他們的申辯。直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之后思想改革的春風再起,江蘇省衛生廳對宿遷醫改的態度,還是三不:不爭論,不推廣,不宣傳。

  診所比廁所多,藥店比飯店多

  宿遷就這樣頂著政治風險,頂著上級主管部門的否定,和雪片般飄舞的舉報信,在踽踽獨行中,搞出“診所比廁所多,藥店比飯店多”的新景觀。

  統計數據不開玩笑。到2005年底,宿遷市衛生總資產為17.78億元,比1999年改制前的4.95億元增長12.83%,增長了259%,民營衛生資產占全市衛生總資產由1999年的1.2%上升到2005年的64.3%。

  “賣醫院”的最初動因,固然是因為窮,不改不行,但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卻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窮,還要解決一個效率問題。

  仇和多次引用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花錢辦事四種模式的理論:一是花自己的錢給自己辦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如上街買菜經常要討價還價;二是花自己的錢給別人辦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如到醫院看病人買禮物;三是花別人的錢給自己辦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如公費醫療;四是花別人的錢給別人辦事,不講節約也不講效果,如國有企業采購原料。

  受該理論的啟發,宿遷的醫改由過去的補供方,也就是補醫院,變為補需方,也就是補患者,朝著“花自己的錢給自己辦事”的方向努力。張新實說,今年,宿遷給每個農民的醫療補貼,由去年的30元漲為50元,讓他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省里給我們的轉移支付30元,農民自己掏10元,市里出10元。

  張說,誰說我們不投入?宿遷現有340萬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我們一年的投入就是3400萬,加上省里的投入,就是1.35億元,我們把錢直接補貼給了農民,給了需要看病的人,難道不比過去補貼醫院好嗎?

  對于醫院,宿遷市府取消原來給人民醫院的撥款,改為“以獎代投”。從2006年起,宿遷市財政每年安排激勵民營醫院發展專項經費,對市區投資3000萬元以上、縣級投資1000萬元以上、鄉鎮投資300萬元以上的民營醫院,最高按投資額千分之五進行獎勵,非營利性民營醫院的用地可申請劃撥使用,與公立醫院享受同樣的減免相關費用的政策。

  宿遷醫改到底是黑典型還是紅典型。從省委書記的“正名”到群眾“雪片般的舉報信”,宿遷醫改歷經數個階段、數次反復,最終作出評判的還應該是老百姓。讓我們聽聽宿遷醫改的當事人、利益相關者和老百姓是怎么說的——請看下期《誰為宿遷醫改正名》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