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全球汽車業正進入新一輪整合中 中國機會來臨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9日 10:24 財經時報

  馮淑娟

  全球汽車產業正進入新一輪整合中,跨國公司在中國、印度等低成本國家的全球采購增加,將數以億計的市場帶給中國企業

  孫忠義是山東金麒麟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數年前他們企業的
剎車片產品打入美國市場時,中國的剎車片行業還處于假冒偽劣肆虐的混亂時期。

  而現在,中國不僅有幾十個剎車片生產廠家走出了國門,還有兩家企業為跨國公司OEM(主機配套)供貨。孫忠義對《財經時報》記者感嘆,隨著中國汽車的迅速發展,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是越來越多了。

  對此,來自美國汽車行動集團(AIAG)的陳以龍博士認為,全球汽車供應鏈正在洗牌,這為中國汽車產業造就了很多新的機會。

  新一輪整合到來

  日前,一個驚人消息震動全球汽車業:雷諾-日產集團欲購買通用汽車公司20%的股份。這意味著,有7年之久沒有變化的汽車6+3陣容將發生重大變動。

  一些機構的研究表明,全球汽車產業正進入新一輪整合中。

  在《中國汽車要聞》日前舉辦的2006年汽車總經理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好幾位汽車專業人士,都對《財經時報》記者強調了這一點。

  據分析,近年來全球化競爭的加劇,使已經漸趨穩定的國際汽車產業格局開始發生動蕩,部分跨國公司的市場上升很快,實力越來越強,一些老牌跨國集團的地位受到挑戰。這使他們不得不去尋找成本更低的供應商。

  2005年,通用汽車公司全球1700家供應商精減了500家,供應商巨頭德爾福公司,也計劃將供應商從4000家精減到700~900家。有關人士判斷,為了打破不平衡的競爭結構,跨國汽車公司的供應鏈開始松動,供應商體系正在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日韓汽車為了在實力上壓倒歐美競爭對手,不再像以前那樣嚴密封鎖自己的供應鏈,而變得相對開放。這使得其他地區的供應商得到了更多進入其配套體系的機會。

  據悉,一般情況下,大的制造商很少會輕易變更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因為這容易引起成本、質量等方面的變化。專家的看法是,此輪供應商調整,表明國際供應鏈進入一個新的洗牌階段,甚至有可能引起國際分工體系的重大變化。

  “成本因素是導致此次調整的重要原因。”一位業界人士對《財經時報》記者說。

  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的負擔越來越重,使歐美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而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來自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卻越來越明顯。

  中國的最佳機會

  全球汽車業的視線正漸漸集中到中國。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告訴《財經時報》記者,他今年參加SAE(汽車工程師學會)年會,最大的感受是:“哪里沒有中國人,會就開得不熱鬧;哪里沒有中國汽車,就缺少熱點話題。”

  據了解,中國、印度等國家的汽車工業迅速發展,使這些地區成為潛在的巨大汽車市場,也為跨國公司調整產業鏈提供了最佳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在逐漸增強,這使其能得到更多機會,加入到國際性的購并和重組浪潮中。

  據介紹,近兩年來,除了浩浩蕩蕩的出口大軍,中國汽車企業的身影還幾度出現在國際汽車購并的舞臺上。上汽收購雙龍,南汽和上汽各自買下羅孚平臺的一部分,都使得跨國公司對中國汽車刮目相看。

  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副總經理陳實認為,購并在中國汽車業的早期發展中,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將成為業界的一種“生活方式”。它是創造創新型汽車企業的關鍵推動因素,能使企業在創新、質量、成本上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西門子VDO亞太地區首席執行官博樂仁表示,不管是國際企業想開發新興市場,還是中國企業想走向國際市場,其途徑都差不多,通過購并就可以實現。

  同時,中國零部件企業的跨國購并和資本輸出也逐漸多了起來。

  數據顯示,中國的汽車零部件業已經成為美國汽車第五大供應商。據估計,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的零部件市場將會達到35%的年增長率。2010年之前,中國零部件的出口額將達到400億美元。

  一位人士指出,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正把中國定位為他們的亞太區總部。同時,跨國公司在中國、印度等低成本國家的全球采購增加,也將數以億計的市場帶給中國企業。

  這位人士透露,根據預測,在未來幾年,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70%的全球采購將來自于中國。

  零部件機會大于整車

  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多年后,陳以龍又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指導成立了德爾福-清華研究所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他對全球汽車供應鏈和中國汽車都十分了解。

  陳以龍的看法是,較之于整車,中國汽車零部件更有希望在短時間內有所突破。

  其理由是,整車包括上萬個零部件,如果有幾個零部件沒有過關,就會影響到整輛車的質量,甚至整個品牌。而零部件雖然看上去很小,但如果能在某一領域獲得突破,使小小的零件面對全球供應,那就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

  據了解,國際汽車業將其供應鏈從北美和歐洲向中國轉移,這使得中國零部件企業有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尤其是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中,中國零部件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供應商的機會更多在于電子產品和原材料。歐美和日、韓企業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但他們面臨著高額的工程和模具成本,以及高昂的研發和創新費用。同時,他們還缺乏足夠的工程技術人員。而這些恰恰是中國供應商的優勢所在。

  常與中國同行打交道的博樂仁,還看到了中國企業的短處和不足。他發現,中國供應商由于發展歷史短,在與主機廠打交道時經驗不夠豐富。此外,不具備規模優勢以及缺少國際客戶的通路,也影響了中國供應商的競爭水平。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加快學習的步伐。”博樂仁表示。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53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