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工業競爭力源泉的歷史性轉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8日 16:35 中國經營報

  作者:金碚 來源:中國經營報

  權威視點 資源與環境約束下的工業發展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時代,社會生產活動核心是工業生產。工業生產本質上是人類參與的物質資源形態轉化過程,即將自然資源加工成可用于消費或再加工的產品,消耗自然資源
是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同時,工業生產還會產生廢料,影響自然環境。造成環境的改變也是工業生產活動的必然后果。

  靠大量消費能源和自然資源推進工業化,曾帶來經濟高速增長,也使經濟增長越發接近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約束邊界。無論資源的消費還是環境的改變都是有限度的:過度消費和破壞不僅使工業生產無法持續,還將破壞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如何在資源約束下實現工業化的持續快速發展,是中國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自然資源短缺與否,要相對于供求關系而言,而供求關系又受到價格影響。豐富物質往往是工業生產的重要資源,但其價格較低甚至以零價格供應,而低價又會導致更大的需求。再加上社會承受力有限,可大規模開采的自然資源往往不具有價格浮動的充分彈性,自然資源短缺便成為工業化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所以,就工業生產而言,資源短缺的本質是競爭力較低的工業沒有能力使用原本應是更高價格的工業資源。

  工業發展與環境質量 動態的價值選擇

  環境也是一種“資源”。工業發展必須投入環境資源。但環境資源的再生成本很高,有些環境破壞無法恢復。從經濟學角度看,環境過度破壞,即環境資源的濫用,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環境資源的成本的高度外部化,即沒有讓破壞環境者充分付費。也就是說,環境破壞是對公共資源的盜用和濫用。

  各國工業化實踐證明,在一定條件下環保與工業發展間存在一定替代性關系:要發展工業就要付出環境代價。特別是對于發展中國家,過高的環境質量標準會超過其技術和經濟能力,阻礙工業發展。所以,社會往往容忍經濟個體低價使用環境資源,實際上是對工業競爭力低下的無奈。

  然而,若無視環境質量價值,單純追求工業生產,不僅難以持續,發展本身也會失去真實價值。尤其是,環境質量與工業發展間的權衡是動態性的,其判斷標準是變化的。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環境質量標準必然逐步提高,即環境質量的價值會越來越高。以破壞環境取得工業發展越發得不償失。

  實現工業競爭力的來源 向節約資源技術的轉變

  從工業發展史看,工業技術路線總體上是沿著從“耗費資源損害環境的技術”(以下簡稱“耗費資源技術”)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技術”(以下簡稱“節約資源技術”)的方向進步的。當耗費資源技術是工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時,工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而當節約資源技術成為工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時,工業發展進入高級階段。關鍵問題是,在現有經濟和技術條件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能否增強工業競爭力?

  耗費資源技術與節約資源技術的競爭力比較,取決于兩方面基本條件:一是技術本身相對于資源稟賦的先進程度,即節約資源技術在經濟上是否有優勢;二是國家關于資源和環境的管制制度,即國家如何調節經濟個體消費資源和影響環境的行為。由于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實行的管制制度也不同。通常,經濟水平越高的國家有關資源利用和環保的標準也越高。

  對于工業發展來說,資源和環境約束本質上是工業競爭力問題。即依靠什么來支持工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國際競爭力?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面臨的問題是:在社會(包括國際社會)認同的管制標準下,在無歧視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節約資源技術比耗費資源技術更具有競爭力的工業技術進步。

  我國經濟經過20多年持續高速增長,基本國力和工業實力顯著增強,對資源利用和環保的技術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以至實行發達國家標準。此時,耗費資源技術的競爭力必然顯著下降,繼續主要依靠耗費資源技術來支持工業競爭力的道路必然越走越窄。

  我國工業能否盡快實現競爭力來源轉移,是關系工業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中國工業競爭力正面臨著從主要依靠耗費資源技術的階段向主要依靠節約資源技術的階段的歷史性轉變。在這一時期,工業結構的升級,技術水平的提高,國家有關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制度的完善和技術標準的提高,直至接近和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將成為中國工業競爭力提升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國建設

節約型社會的核心內容。 (作者為中國經營報社社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