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不買地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4日 16:44 財經時報 | |||||||||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如《達·芬奇密碼》充滿懸疑,這個神秘莫測的謎面,需要政府、地產商及買房人之間相互推理,以尋找破解之道。 土地,是需要破解的第一層謎面。 6月13日,2006中國地交會上,全國20個城市500個地塊亮相京城,再次引發人們對土
…… 六月的樓市似乎在上演“東邊日出西邊雨”的話劇。 與天價競標拿地的熱鬧場面相比,前幾日在北京舉辦的“2006中國地交會”顯得異常冷清。雖然,主辦方一再宣稱有20多個城市500個地塊在此集中亮相,并將刷新所有地交會的紀錄。 然而,明眼者不難發現,為期三天的地交會現場可謂“門庭冷落鞍馬稀”,觀展人員寥寥無幾,開發商或投資人更是少之又少,即使現場的論壇活動也是場面凄涼,任憑主持人怎樣極力宣染氣氛,但依然改不了尷尬處境。同樣,各家參展商也只能自守家門,或閑聊或發呆。 一個時期以來,曾經以土地“創收”為概念的開發商似乎談地色變。 地交會“冷場”之傷 “我們沒想到展會現場會這樣,可能我們會失望而歸,但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畢竟這是一個趨勢和信號。”一位溫州參觀商這樣告訴記者。他和他們單位為此展會已積極準備了很長時間,但他并沒有說明這種“趨勢與信號”具體指什么。 “可能參觀結果的兌現需要一個周期。但此次展會給了10個長三角區域城市內部交流機會,畢竟長三角區域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江蘇南通市副市長藍紹敏不遠千里前來“助陣”,顯然他關注的是長遠利益。 業界的一個說法是,這屆地交會充其量只是一個大Party,興趣相投者紛紛來聚,大唱“獨角戲”,雖然主角未能如愿出場,但依然樂得其所。“規模是空前的,發展是長遠,讓所有參展城市全方位進行風采展示,也是一種經營與傳媒的需要。”中國土地學會秘書長黃小虎的幾句肺腑之言不難讓人明了,作為一種宣傳與交流手段的地交會,“冷清”背后似乎充滿各種商機。 “今后,城市的競爭可能更多體現在城市保護與環境治理上,招商只是重點之一。辦展的初衷也是在于體現城市特色與城市魅力。”一位國土資源部的領導在地交會開幕式上總結。 “土地是一些城市招商引資的‘發財’道路之一,但如果真把所有‘商機’都壓在土地上,那么,土地實在是難以承受之重。因此,透過地交會‘冷清’的背后,城市的有關領導應該思考,合理而科學地開發利用土地,才是真正長遠的”生財“之道。”經濟學家孫飛說。 曲高和寡 價高難得 有關土地話題的爭論似乎從來都沒有停息過。 早在今年2月,有關“勾地”風波引起不小爭議,因為政府出此策略的初衷在于,解決或緩解全國各地頻頻出現的土地“流拍”問題。前不久,在北京居然首次出現了土地“流拍”事件。 “土地交易發生‘流拍’的現象與上市地塊的位置較偏有關。對于開發商而言,拿這部分地,面臨的資金風險比較大。此外的原因是要么競標企業太少,要么是競標者出價太低,遠遠低于‘政府價’。”融勤國際合伙人黃欽分析說。 “關鍵在于政府一方面把土地作為自己能從中獲利的商品,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其宏觀調控的職能,但其中各個環節并不透明。”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向來直爽,這位業界大佬出于多種考慮,對當前開發商為何不買地,未作點評,只是表示,大家都在觀望。 “就像買房人持幣待觀一樣,開發商也要考慮自己的利潤點。”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房價虛高的背后也有著地價的虛高,雖然有人說土地放量,但實際對地價與房價的影響甚微。” 回首我們有關土地的記憶,從政策規劃優惠用地到招拍掛出讓土地,從幾千萬元到動輒十幾二十多億元,開發商經歷了從高利潤的“享受期”到高標準的“郁悶期”,且對未來市場預期也不明朗。因而多持觀望態度。本來著急買地的,現在忙著改戶型;本來積極競標的,眼下也只走走秀,看個熱鬧。 “我估計摩根中心的標價到頂也就10億元,若超出11億元就沒什么利潤可圖了,但首創還是以17.61億元的天價中標,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對前不久自己關于摩根中心競標失利一事,這樣解說,話中不無慶幸的意味。這似乎也透露出,眼下土地之于開發商,就像燙手的山芋,不好拿! 的確,從近來諸多事件中不難發現,今年土地放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但同時地價也在一個勁地往上躥。 “高地價讓只能望洋興嘆。”北京保福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周明德感慨道,這位從“院墻經濟”起家的老總的話中顯出無奈。而類似他這樣的無奈和感慨,在許多中小開發商還有很多。“手里沒錢就別想買地,但有錢也不一定就可以買到地。與其這樣猶豫徘徊,還不如讓我做好眼前的工作。”周明德似乎一語中的。 放量不是買地的理由 “放量并沒給我買地的理由。”一位北京開發商這樣對應記者的提問。 的確,土地放量已是今年地產界不爭的事實,在全國各大城市已蔚然成風。深圳春交會與北京地交會的大把參展土地即為明證。好像土地比房價更讓人翹首以待。 “奧運商機將至,在2006年北京6500公頃的土地總供應量中,如果有合適的地塊,我會抓住機遇搏取奧運商機。”以北京建工地產為代表的一些開發商對此略顯興奮,似乎紛紛“磨刀霍霍向地塊”。 但事實上,除了北辰置地天價買取海淀區D1地塊外,幾乎所有熱衷四處找地拿地的開發商再沒有慷慨解囊的了。 縱觀全國大局,雖然江蘇、山東、福建,甚至臺州等地紛紛出臺相關規定,把各自的土地開發計劃作出明細,并公開亮相,目的何在?大局當前,誰不想“撈一把”? 但“國六條”后又規定,高檔住宅商品房被列入限制用地之列;優先支持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用地供應。這一信息使開發商幾家歡喜幾家愁。 “我們天價買來的地,如果只作普通住宅開發,會否血本無歸?”“高價地帶來高價房,這無需大驚小怪。”一些開發商的隱忍之詞似乎能說明一點,躥得像火箭一樣的房價根源在于地價的一路飆升。 “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貸不到錢的開發商不得不轉讓項目,而接手的買家卻顯得更為謹慎。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目前項目的交易金額已被抬至一定高度,對接盤人的資金要求更高,而海外資金入市仍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有實力的接盤方不多;另一方面,受新政影響,70%以上建小戶型的政策還沒有明確,面對不符合規劃的項目,買家比較謹慎。”業內資深人士朱凌波說。 于是,每每各種土地政策出臺時,開發商總會伸長脖子,瞪大眼睛關注——這土地的風朝哪邊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