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玲
6月20日,代表中國鋼鐵企業的寶鋼集團終于與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BHP)公司達成價格協議,精粉礦和塊礦價格比上個年度上漲19%。這一漲幅與之前鐵礦石巨頭們的要求一致,也是目前全球大多數鋼鐵生產商所接受的價格。
記者還了解到,寶鋼與另外兩家鐵礦石生產商——澳大利亞力拓集團下屬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達成同樣的價格協議,價格信息將分別在21日和22日發布。
接受19%漲幅是無奈的選擇
據透露,由于此次全球鐵礦石合同價格的信息基本都由礦山方面發布,中國鋼廠方面將不再同時發布信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可能在近期代表中國鋼廠對今年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作出總體評價。
中國冶金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創在聽到這一談判結果時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不過還是有很多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繼續談判”沒有帶來直接明顯的成果,但中國鋼廠已明確發出三大信號:一是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必須全面認真地把“中國因素”考慮進去;二是現行的價格談判機制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和缺陷,需要供需雙方認真尋找改進和完善的辦法;三是礦石供求應該建立在更加牢固的長遠合作的基礎上。這是中國鋼廠為今后談判“打下的伏筆”。
5月16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與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達成漲價19%的“首發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這一定價沒有充分考慮“中國市場的情況”,認為不可接受,并且堅決要求與三大礦山公司繼續進行談判,盡最大可能與談判對手就中國市場的未解決問題進行探討。
此間,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要讓鐵礦石巨頭給一個“中國價格”很難。中國接受鐵礦石漲價19%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話語權為何沒能變為定價權?
與去年的談判相比,中國鋼廠在談判中的“話語權”已明顯增強。但話語權為何最終沒有轉化為定價權?
對于這個問題,李新創的看法是,中國鐵礦石進口雖然占世界的40%,但是對我們來說,這點在談判上幾乎沒有用。這40%在國內來說也是分散的。因此,造成我們的談判是分散的。戰略運用不當,沒有相應的戰術來保障。此外,國內的鐵礦石采購也非常混亂。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主要還是“市場力量的對比”尚未給中國方面創造足夠的條件。在談判的后期,中國鋼產量、鋼價和鐵礦石進口量都出現了預料之外的大幅上升,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因素,給談判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如果再用這樣的策略去談判,明年還會再漲20%。”李新創認為,中國鋼鐵企業應該盡快擺脫分散局面,“如果改變不了中國鋼鐵企業分散的局面,明年就應該放棄談判。”
鐵礦石話語權并沒有真正轉化為定價權。李新創認為,中國鋼企在談判時,應該聯合日韓以及更多的國外鋼鐵企業來增大談判砝碼。因為三大礦石巨頭的儲量占全世界70%,因此,鐵礦石需求方在談判時也必須用相應的力量來與之對抗。
每噸鋼材成本增加100元
一位鋼鐵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按照鋼鐵企業每年進口1700萬噸左右計算,19%的漲價,每噸鋼材的成本將增加大約100多元。
專家測算,如果今年接受19%的漲幅,中國將為此多付出100多億元新增成本,而去年的71.5%漲幅已經令中國鋼鐵行業多付出了397億元。
在李新創看來,中國要想把鐵礦石的話語權真正轉化為定價權,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走出去戰略。“中國今后仍然要大量進口鐵礦石,這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如果我們在國外有3億噸的鐵礦石合資權,結果就不會是漲價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