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的教訓不妨用外匯儲備擺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2日 07:11 北京晨報 | |||||||||
奇跡沒有出現。歷經7個月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后,中國鋼鐵商還是被迫接受了澳洲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提出的19%的漲價要求。 你來我往的喧囂談判,讓我們關注鐵礦石貿易中的中國弱勢地位,但同時發生的、規模和影響遠勝于此的“戰場”,卻因為看不見硝煙而被我們忽視。
鐵礦石價格飆升,根本不是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我國正在進行的其他大宗資源類商品,比如原油國際貿易中,中國也是節節失利。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僅原油進口漲價一項帶給中國的惡性損失,就至少是鐵礦石損失的3倍以上。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銅、鋁、鋅、糖……幾乎所有原材料的價格都飆升到了25年來的最高點,中國因進口資源類產品所遭受的損失正在以令人驚恐的速度猛增。在來勢洶洶的價格漲勢面前,中國脆弱的商品市場結構不堪一擊。 我們設想一下,在下一輪價格上漲周期到來之時,如果我們仍然只能以同樣的商品市場結構來應對,那么我們將會處在怎樣的境地? 因此,趕在下一輪價格上漲周期到來前,找到一套亡羊補牢的策略是異常緊迫的事。否則,明年、后年,乃至更久遠的時間內,中國反敗為勝的奇跡難以出現。 目前已沖過9000億美元“紅線”的龐大外匯儲備,應該是把“鑰匙”。大方向應該是:利用居于全球首位的外匯儲備,買進那些核心資源類商品,作為存貨儲備起來(當然是選擇在國際商品價格低點的時候買進)。這對于改善中國已有的商品市場結構而言,“外匯換資源”的做法值得推動。 鏈接 進口額七成源自漲價 去年中國動用970億美元進口能源、礦石和金屬,但在2002年,這些商品的進口總額只有27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三年,這些增長中的70%來自價格上漲。 大摩的謝國忠指出,如果價格上漲趨勢持續,中國在2009年需要支付3520億美元進口商品,相當于當年GDP的11%。他認為,中國應增強在商品供應市場中的競爭,增加各類商品儲備至足夠一年使用,并提高企業利用資源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