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未宏報道
由于面臨原料上漲、人民幣升值、國際貿易壁壘等多重阻力,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的區域性調整時期。在“十一五規劃”中,“推進紡織工業梯度轉移”被作為紡織業發展未來五年的重要舉措。長三角地區的資本擴張、國家對中部崛起的關注以及針對紡織工業制定的政策,給中部地區紡織業發展帶來契機。據種種跡象表明,由沿海向內陸轉移的序幕已
經拉開。
安徽省服裝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葉梁表示,安徽省作為輕工大省、產棉大省和羽絨生產基地,同時,低廉的勞動力也是安徽省的優勢之一。安徽省未來能否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服裝產業,關鍵就是看在未來3—5年的時間內能否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形成若干個服裝產業集群。
安徽曾是一個服裝大省,在計劃經濟時代安徽服裝業位居全國前十名。安徽省服裝產業的發展現狀可以用“喜憂參半”來概括,喜的是安徽省的服裝產業已經開始走出多年以來的低谷,企業的數量、規模、產值、就業人數以及產業配套方面每年都在高速增長。憂的是安徽省的服裝產業發展還沒有形成完整配套的體系,企業雖較以前有較快的增長,但是企業數量仍然較少,規模普遍較小,而且在服裝加工生產的產業鏈條中,處于較低端。
2005年被定位為“商會宣傳年”。2006年則是“商會創業年”。安徽省服裝產業的振興必須建立在安徽省民營服裝企業的繁榮基礎之上。我們要積極進行創業宣傳,弘揚徽商創業精神,鼓勵自主創業。大力宣傳發展服裝產業的意義,營造服裝產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希望省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紡織服裝業,把他放在一個主導產業的戰略高度來對待,全力支持、扶持服裝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