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威
精準投放
MYET中國區負責人徐幸暄認為:“MSN用戶的族群屬性和MYET針對學生和白領的用戶屬性接近。”“傳統的網站營銷就如同一個大網等著小鳥飛進來,利用MSN是直接將網投到小
鳥家里。”
即時通訊是個溝通成本低,溝通頻率高的地方。每一次對話,都“抬頭可見,不得不看的地方。”只要你打開對話框,每次對話都不得不看這個簽名,這樣傳播頻率高且質量有保證。
抗爭生命周期
IDG的一位合伙人對我賽網的模式不以為然,他說這類似于2000年前后的互聯網浪潮——燒錢,“錢燒完了就玩完了。”
暨南大學營銷學教授李苗認為:“ 這種web2.0的傳播方式更加個性化、小眾化,但是多是由于新鮮感吸引用戶,生命周期堪憂。”
倘若將來人們對50元的小獎勵已經不感興趣,張本偉還能想出什么有意思的點子來增加用戶黏度呢?恐怕還需要更多創意。不過利益刺激的長久性在日本得到證實。李苗曾留日研究網絡廣告,她認為:“在日本,點擊付費的有獎廣告點擊率很高。調查顯示,在看到這種廣告的人之中,有80%的人會參與點擊。這些人群中又分兩種,一種是單純為了獎金的,一種是真正關心廣告中的產品的,也就是廣告主的目標受眾。”
挑戰用戶反感
在用戶中,也是擁護者有之,反對者也不乏其人,有人公然宣稱,“將貼有廣告的好友拉入黑名單。”
如何避免顧客的反感?李苗指出,一定要遵循只pull(拉)不push(推)的原則,也就是吸引眼球過來,而不是將資訊硬塞給用戶。在內容的制作上不求長,但是吸引眼球的關鍵詞一定要醒目。
消費能力考量
由于在中國, 互聯網的主要受眾是年輕人,互動游戲的參與者以學生居多,而這批人中購買力又有限,從而大大限制了點擊付費廣告的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媒介研究所所長宋建武對此的擔憂是:有時間玩這種游戲的人是否具有購買力?產品和定位是不是與MSN相符合?
第三方支付機構快錢的負責人方益民看來:“MSN用戶相對具有購買能力,受眾價值比較高。”MSN的受眾群體指向快要上班和已經上班的人群,與網上消費人群重合度很高。
適合生活情報類廣告
張本偉認為,不同的廣告模式適用不同的場合,簽名檔“非常適合口碑傳播的告知型廣告,比如品牌推廣。小S廣告聯盟則適合產品營銷,比如促銷信息。”
李苗教授認為,簽名類廣告適合簡短的資訊、促銷信息,并不適合品牌推廣。而是完全的生活資訊,會迎合消費者的訴求點,將利益訴求放在非常明顯的位置。比如一場電影的廣告,往往會在廣告中注明,新片內容,有哪些明星,消費者點擊這個廣告就有機會獲得電子票,這種方式擺脫了傳統廣告站在企業角度,將受眾作為靶子,把資訊硬塞過來。而是盡量與受眾產生互動,讓受眾看完信息之后,主動過來尋找廠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