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6月15日電(記者王欲鳴)“畜種改良的威力就是高!”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舉辦的“賽羊會”上,這個旗棋盤井鎮百眼井嘎查牧民王樹平家的種公羊“懶蟲”,以產絨2512克而奪得特等獎。
今年37歲的王樹平對畜種改良的“威力”深信不疑。2002年以前,王樹平養羊300多只,眼瞅著自家不堪重負的草場日益退化,他找來當今世界一流的絨肉兼用型品種內蒙古白
絨山羊種羊開始畜種改良。
改良后,母羊產絨從400克左右提高到1000-1900克,公羊產絨從1000克提高到2512克。由于改良后養羊數量一直控制在60只左右并實施舍飼和劃區輪牧,王樹平驚喜地發現,不但草場重復生機,每年收入近7萬元,比改良前的收入還多。
位居中國五大牧區之首的內蒙古自治區有著“畜牧業王國”的美譽。但長期以來,像王樹平一樣,這里的畜牧業走的是重數量、輕質量、低投入、高索取的粗放經營之路。近年來的家畜改良技術使這一狀況發生巨大變化。
據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趙存發介紹,“十五”以來內蒙古家畜改良和適用技術推廣取得良效。全區家畜改良配種總規模增加了53.21%,良種改良種牲畜頭數增長92.1%。目前全區已正式育成了26個家畜新品種,成為全國家畜育種工作成效最顯著的省區。
畜種改良促使畜牧業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目前內蒙古奶類、細羊毛、山羊絨、羊肉產量均居全國首位。2005年6月末牲畜存欄較2000年增長45.4%;全區肉類牛奶、綿羊毛、山羊絨、禽量分別比2000年增長72.6%、811.3%、45.8%、67.6%、89.6%。
2005年,全區畜牧業產值達到243.09億元,比2000年提高116.35%;畜牧業產值占第一產業的比重上升為47.6%,比2000年提高9.7個百分點,已超過種植業所占比重。
趙存發說,全區畜產品產量和畜牧業產值增長的幅度明顯大于牲畜頭數增長的幅度,充分說明內蒙古畜牧業增長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內涵式增長在畜牧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已初步確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