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深入關鍵地帶 中國謀求打破國際慣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4日 22:29 中國產經新聞 | |||||||||
本報首席記者 賈存斗 報道 “國內有關部門的目的是謀求打破國際規則,使中國成為未來礦石談判的特例。”6月4日,銀河證券有限公司鋼鐵研究員田書華接受了《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的電話采訪。 與此對應,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31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拒不讓步的做法可能改變
中國對這個結局難以接受,造成現在中方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互不妥協半步。“礦石價格上漲已成定局,中國現在則通過艱苦談判謀求是上漲17%還是16%。如此則意味,中國打破了約定俗成的國際定價規則,為未來礦石談判掌握主動權埋下伏筆”。 就在本文截稿之際,中國與國際鐵礦石巨頭們的馬拉松談判又鳴鑼開道。 中國手中還有多少籌碼 各個擊破的故事被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嫻熟地用在了與其他國家的礦石談判上,且戰果顯赫:除中國外,世界各國的鋼鐵企業無波無瀾地接受了礦石價格上漲的事實。 令中國難以忍受的是,6月1日,淡水河谷公司表示,淡水河谷堅持19%的漲幅不變,“與中國鋼廠達成漲價協議只是時間問題”。此舉被國內媒體解讀為淡水河谷公司向中國下的“最后通牒”。 開弓沒有回頭箭。無退路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多次聲明中國堅決不接受19%的上漲價格,還召集國內具有進口礦石權利的中小鋼鐵企業,要它們“顧全大局”,配合談判。但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調查,國內中小鋼鐵企業并不太情愿。 另一方面,傳聞稱,中國與處于觀望狀態的澳大利亞企業已秘密談判,雖然至今尚無信息傳出,但這無疑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危機攻關”。有業內專家認為,中國一旦暗地里與澳大利亞礦石供應商達成協議,將是對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迎頭痛擊,無疑為未來的談判贏得籌碼。 同時,中國做出多種努力表明,中國未來將尋求礦石供應的多渠道,同時采取提高鋼鐵行業的資源循環利用,加大國內礦石的自主供給,加快國內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進程,采用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 6月1日,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鄒健公開表示:“鐵礦石巨頭在利用現有的規則剝食中國的利益,他們將為此付出代價。” 鄒的表態被媒體解讀為中國官方的態度。有專家認為,中國惟有打破現在的礦石談判規則,否則中國將長期處于被動狀態。這也是今年中國政府為何支持鋼鐵工業協會將談判進行到底的主要原因。毫無疑問,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決不會對礦石第二進口大國的“連環腿”對策無動于衷。 田書華則認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決定將鐵礦石價格上漲19%是該公司董事會的決策。在世界各國鋼鐵企業普遍接受漲價19%的前提下做出妥協,無疑很困難。 礦石談判中國緣何“被動” 為什么世界各國去年接受了價格上漲今年還接受?為什么國際鐵礦石巨頭敢于一次次上漲礦石價格?為什么中國此次礦石談判略顯被動? 以上的問題造成今年的鋼鐵談判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有經濟觀察家認為,鐵礦石作為一種資源產品,它影響的是鋼鐵業的生存,影響的將是鋼鐵產品作為上下游供應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鐵礦石價格可以說關系到國計民生,受到矚目理所當然。 至于世界各國能夠接受礦石價格一再上漲,關鍵在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鋼鐵企業所具有的優勢。歐美企業或是生產技術先進,鋼鐵生產成本低,能夠消化礦石漲價的壓力;或是生產的產品高端,產品附加值高;另外,國外鋼鐵產品價格本身就比中國高;礦石對外的依賴度沒有中國高;日本等國的鋼鐵企業利用抬高礦石價格來降低中國鋼鐵企業的競爭力等也是國外企來所具有的優勢。 幾條原因,造成了每次鐵礦石談判中國成為最重的受傷者。 另有經濟觀察家認為,中國作為礦石買方,巴西作為礦石賣方,兩者博弈的力量并不平衡。“既然資源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因此人家就會不斷漲價,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無論中國采取多少措施,短時期都改變不了礦石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如此,增加了談判難度。更何況,中國的一些措施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方能奏效。另外,該專家認為,礦石再次上漲對中國而言并不全是壞事,這樣可以加快國內鋼鐵行業的整合進程。 田書華則認為,我國礦石談判被動還有以下幾個因素:一、國際慣例,凡涉及國際貿易爭端,一般都是雙方都要經過專門的研究機構或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進行嚴格的論證評估。以礦石談判為例,中國應在談判之前就要找專門的機構以課題的形式進行研究,拿出國內礦石的供應、鋼鐵企業生產成本、鋼鐵產品的價格上漲對中國有多大影響等詳細數據,才能在談判中有理有據。商業談判、貿易爭端不是誰的嗓門高誰就有理;二、中國此次談判可以說大意失荊州,面對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各個擊破顯得準備不足、策略粗糙。中國應在談判前與國外鋼鐵企業結成聯盟;三、幾乎是尾隨著此次鋼鐵談判的曲折過程,國內媒體不知是太聰明還是太不夠明智,國內好多媒體都預測今年礦石價格還要上漲。這無疑為中國的礦石談判造成了一個不利的輿論氛圍。這雖然不是中國被動的主要因素,但在資訊全球傳達的今天,其所起到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