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汽車大賣場遭遇強勁挑戰 5年內丟掉一多半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5日 11:15 北京日報

  “現在流行的就是大賣場看車,專賣店買車。”剛升格成花冠車主的吳小姐向記者“傳授”了這樣的購車經驗。在她看來,大賣場車型多,方便比較;專賣店更專業,在那兒買車可以享受售后服務優惠。

  眼下,記者身邊有吳小姐這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雖然大賣場上人氣未減,但專賣店正在以其在售后服務上的優勢“蠶食”大賣場的市場份額。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僅僅5年
,汽車大賣場市場份額已經從鼎盛時期的80%以上,下滑到現在的不足40%。

  遭遇強勁挑戰

  5年前,北京人要買車,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亞運村汽車市場。幾乎所有知名品牌都不會放棄在這個“風水寶地”安營扎寨的機會。隨著汽車“集貿市場”的銷售方式被人們所接受,2002年至2003年,各式各樣的汽車大賣場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5年后的今天,大賣場的霸主地位已被專賣店所撼動。在外省市,已經出現了大賣場轉型改做二手車、配件生意的例子。與此同時,憑借寬敞的展廳、單品牌服務、訓練有素的銷售人員、完備的售后服務等優勢,一些交通便利的汽車專賣店日漸紅火起來。

  在南三環旁的廣本方莊店,樣車和咨詢臺旁人流不斷。上午11時整,離銷售大廳幾步之遙的快速保養車間,工人們當天保養維修的車輛已經超過200輛!艾F在,我們銷售的廣本車平均每月就有250輛!碧崞痄N售情況,汽修三廠辦公室主任米攸的神情中透出幾分得意。據他說,三廠旗下三家專賣店每年賣出的車大約有6000輛,但定期來保養的車每年接近12萬輛次。

  “我們的優勢不在維修保養上。”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商務部且小鋼認為,大賣場的優勢有三點。一是在大型的“集貿市場”中,更方便貨比三家。二是消費者可以在市場里享受繳稅、上牌的“一站式服務”,辦完所有手續只需要半天時間。第三,就是經銷商的讓利促銷可以讓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實惠。

  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的眼里,大賣場的這些“優勢”正在被削弱!爸灰惶,我們就能幫車主辦完購置稅以外的各種手續。”米攸這樣告訴記者!皫缀跛械膶Yu店都有類似服務。”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也證實了這一點。

  “現在,我們本田、豐田、金杯三家店的總庫存保持在300輛左右。”北京汽修三廠廠長錢金彪以此來說明自己的實力。而大賣場的庫存卻相形見絀,為節省場地、減少資金占用,即使在亞市下單,消費者也經常面臨需要到其他專賣店提車的尷尬。

  還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大賣場里車蟲太多,銷售人員素質不高,購物環境也不好。

  目前,亞市新車的銷售量占全市轎車銷售量的20%至25%,而僅北京汽車修理公司一家企業旗下專賣店的銷售量就占到10%。差距正在縮小。

  深陷人氣困局

  位置偏遠、人氣不足一直是郊區汽車交易市場的“軟肋”。日前,當記者來到位于昌平的歐德寶國際汽車城時,空氣里有一種冷清的味道。記者在市場里轉了一圈,發現除了華晨和別克店人流不斷,多數專賣店生意清淡。按照歐德寶經營部工作人員的說法,他們每天的銷售量大約在50輛左右。

  現在,在北京的大型汽車交易市場中,最紅火的還是亞運村。由于入行最早、知名度最高,又占據了黃金地段,亞市一直被看作京城汽車銷售行業的“風向標”。但眼前,亞市卻面臨著一個不得已的選擇——搬遷。搬遷的新址,距歐德寶大約七公里,距離市區比亞運村原址遠13公里多。

  賣場之間的競爭可以讓消費者得益,但亞市北遷,是會像一些人樂觀估計的帶動區域發展、“實現雙贏”?還是會因為喪失“地利”人氣漸冷?沒人能夠預知。但可以預見的是,市區稀缺的土地資源已經不允許一個“新亞市”的出現,汽車大賣場將在城市中心區消失,其影響力將可能隨之進一步衰退。

  遲疑不決的還有經銷商。是跟隨亞市北進,還是脫離市場單干?亞市大多數經銷商選擇了沉默。面對這一敏感的問題,且小鋼沉吟片刻說:“有的經銷商已經表態,要遷入新市場,但會有多少經銷商跟進,很難說!

  是否走向沒落?

  “雖然沒有權威的數據來證明,但汽車大賣場確實在被邊緣化,市場份額正在萎縮。”羅磊也認為,這種情況很正常,是汽車市場逐漸成熟的表現。同時,中國老百姓買東西喜歡貨比三家,圖個物美價廉,這也決定了這種“中國特色”的大賣場不會在短期內消亡。

  其實,對于不同的消費群體,大賣場和專賣店各有千秋。售價低廉的汽車品牌一般會選擇在大賣場里“安家”,因為對消費這些品牌的家庭來說,價格的實惠是最重要的。而中高檔轎車的買家往往會把完善的售后服務放在第一位,選擇專賣店的更多。大賣場和專賣店的并存,客觀上正好劃分了不同的消費層次。

  目前,“大賣場、專賣店將長期共存”似乎成了業內一致的聲音。歐德寶國際汽車城經營部遲經理認為,在當前的收入水平下,汽車大賣場仍將占據中低檔市場。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強化,經濟收入的增加,專賣店的影響會逐漸增大,但大賣場仍會是不可或缺的銷售平臺。

  本報記者 楊學聰

  通訊員 張向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5,2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