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官員警告煤炭產能已過剩 當地專家建議組建晉煤歐佩克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 趙加積 /太原報道
“目前我省的煤炭、焦炭全面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作為我省支柱產業的這兩大產業已出現很大市場風險。”據當地媒體報道,5月24日,山西省副省長牛仁亮在山西省人大做述
職報告時如是說。
他表示,這兩個行業都存在總量過剩的問題。關于煤炭行業,今后5年內全國煤炭需求新增量不到5億噸,而山西在建能力就可達到3億噸。5年后全國新增產能力可能達到10億噸,“大大超過新增需求量,從而導致我省煤炭行業潛伏著很大市場風險。”
近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局長王守禎在省人大一次會議上也表示,山西煤炭市場出現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的跡象,煤炭產能過剩初步顯現。
最近公布的山西一季度煤炭工業經濟指標也印證了以上觀點:煤炭產量9737萬噸,同比增長了7.2%;煤炭出省外銷量同比下降3.5%,煤炭出口同比減少13.7%;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實現利潤6.78億元,同比減少21%。多項煤炭經濟指標的增幅低于上年同期。
山西煤炭資源占全國的1/5、產量占1/4,行銷全國28個省市及20多個國家地區。有人說,山西煤炭是全國煤炭市場的晴雨表,看懂山西煤炭就看出全國煤炭市場的走勢。那么,一季度山西煤炭工業多項經濟指標增幅下降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煤炭市場:過剩端倪初顯
近期,有不少媒體報道煤炭市場,都使用了“基本平衡” “止跌回穩”等詞句,5月22日某媒體更是做出了“煤價有望止跌回穩,優質煤價仍高企”的判斷,還有媒體報道稱,由于中國關閉大量小煤礦、煤礦事故不斷,煤炭會成為一種長期緊缺的資源。
但最近,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一副會長濮洪九卻表示:煤炭產量快速增長,將會給煤炭供求關系變動帶來很大不確定因素。
據今年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發布的測算顯示,今年煤炭需求約為21.5億噸,同比增長6.65%,其中國內需求20.85%億噸,同比增長7.48%。今年山西省安排產煤5.6億噸,同比僅增長約3.7%。
今年6.65%的增長,實現了2003年以來煤炭需求的增幅新低,這顯示,煤炭需求增長已從高峰下落。
而今年國家核定煤炭產能為22.6億噸,加上6000萬噸在建能力投產,總計為23.2億噸,超需求1.7億噸,實際產能更是遠遠高于這個數量。
據國家發改委預測,2010年,煤炭需求為24.5億噸。但今年煤炭實際核定生產能力為22.6億噸,全國煤炭再建的能力為6億噸,還有一些煤礦再建時報小上大等行為也會造成一定新增能力,總計約為28.6億噸,超需求約4億多噸,即使壓縮、關閉小煤礦可降低產能1億多噸,也超需求約3億噸。
從我國今年和2010年煤炭需求及產能看,目前煤炭已初顯過剩的端倪,從今年實際情況看,過剩態勢也已出現。
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調度中心統計:今年1-2月,我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了4.8%,1-4月僅增長4%左右。山西今年一季度的煤炭外銷下降了3.5%。全國煤炭增幅同比增長大大低于同期,主要原因是需求減緩、庫存增加、進口增多等。
到今年一季末,全國煤炭庫存達到約1.4億噸,比去年初增加3500多萬噸,中轉港口庫存同比增長84%,直供電廠庫存增長了102.1%,重點鋼廠庫存增長42.9%。各方面的煤炭庫存增長達到近幾年來的較高水平。
由于庫存增加,煤價出現同比回落。今年一季山西重點煤炭企業噸煤平均售價為314.35元,同比漲幅為9.76%,而去年同期增幅約為20%。最突出的一例是:山西重點煤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99%,利潤卻下降21%—一方面是成本增高,另一方面是煤價漲幅同比下降。
庫存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國煤炭進口增多、出口減少。近幾年,由于煤價猛漲,我國廣東、廣西等省,大量從越南進口煤炭。
2004年中國從越南、澳大利亞等國進口煤炭1860萬噸,同比增長40%多。去年1-7月進口1495萬噸,同比增長55.4%。今年越南計劃出口1450萬噸,主要銷往中國、日本等。進口增加了,中國出口煤炭卻在減少,去年計劃出口煤炭8000萬噸,沒有完成。今年仍計劃出口8000萬噸,但據了解,一季度山西出口煤炭同比下降13.7%,全國范圍內則下降18.02%。
過剩誘因:
投資過剩、報少上多、信息不對稱
無論從預計還是從實際產能產量看,中國煤炭過剩端倪已然初顯。造成過剩的首要原因就是巨大利潤誘導的投資過剩。
1999年前,山西的每噸煤銷售價為70-100元,2003年一月上漲到165元左右,今年一季度達到314.35元。據一些小煤礦統計,開采一噸煤的成本大約70-80元,每噸煤的利潤最少在100多元。山西國資委一名處長告訴記者,他在塑州市了解到一些煤礦主“三年就可成為一個億萬富翁。”山西省2004年僅煤炭漲價就可多收利潤100多億元。
據中國煤炭協會統計,從2001年—2005年,全國煤炭項目投資累計為2489億元,超過了前9個五年計劃投資的總和,而且一年比一年猛增,去年達到了將近1000億元。同時全國的煤炭產量也高速增長,從2001年開始每年增加約2億噸,相當于歐洲一些產煤國一年的產量,去年達到21億多噸。
造成過剩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煤礦單位超核定能力生產,“報少上多”,實際產量高于上報產量。
山西朔州細水煤礦的年生產能力核定為15萬噸,但年年超產,有一年產量竟近45萬噸。這一事實直到該礦發生全國“3·19”特大死亡事故后,才被揭露。今年山西左云縣張家場鄉新井煤礦發生了“5·18”透水事故,該礦核定能力為年產9萬噸,但前兩個半月已生產了13萬噸煤,實際年產量是核定的8倍。
還有一些煤礦在報項目時,報少上多,有的項目實際產量比計劃多50%到1倍多。山西每年生產8000萬噸焦炭,需要1.5億噸煉焦煤,火電廠每年需要2000多萬噸煤,其中不少用的是小煤礦未統計上報的煤炭,據專家估計僅這部分煤炭就約1億多噸。
供求信息的不對稱,也導致一些煤礦拼命追加產量。由于山西省統計煤炭產量主要是國有企業、集體鄉鎮企業和部分民營煤礦的產量,而大量民營及個人承包煤礦的產量難以統計。特別是近年來,不少煤礦發生礦難事故,同時我國又關閉了約5000多個小煤礦。以上這些信息報道后,導致一些煤礦誤以為煤炭長期處于供不應求,于是開足馬力投資和生產,造成了逆調節,本來過剩的煤炭更加過剩。
巨大利潤誘惑、產能和實際產量不準確信息的誤導,造成了信息不對稱或難以及時對稱,導致我國煤炭過剩端倪慣性發展。面對這種發展勢頭,不同的措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一是采取確實可行的措施,超前加大調整力度,使過剩端倪演變不成嚴重過剩,適度生產;二是調控不力,難以到位,過剩端倪演變成嚴重過剩,山西及全國焦炭就是一個例證;三是在調整與煤炭過剩貫性中混合運行,勢頭難以預料。
超需要生產是一種更大的浪費,特別是我國的煤炭開采率平均約在35%左右,過剩一噸煤炭就浪費約2噸資源。
吸取焦炭業教訓
考慮組建山西煤炭“歐佩克”
專家認為,對待煤炭產業投資,應吸取山西焦炭過剩的沉痛教訓。2002年底,焦炭開始被市場熱炒,由當時國際價格80美元/噸漲至2003年底的400美元/噸。巨大利潤引發了山西焦炭投資市場的一哄而上,生產商最多時達到1700多家,但有合法手續的僅180多家。
當時山西焦炭總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40%和80%。有一年產值達到700億元,成為山西第三大支柱產業。
但好景不長,去年焦炭價格回落,從400美元直跌回120美元,與此同時,全省焦炭行業出現虧損。直到后來山西焦炭協會組建山西焦炭“歐佩克”,山西人大通過焦炭管理條例,以及市場調節,今年五、六月才出現好轉苗頭。山西焦炭過剩,從一個省迅速擴大到全國,過剩的產能慣性很大,山西省政府在中間出臺了許多措施,實行了許多辦法,都難以遏制當時的“處處冒煙,村村點火”的勢頭。
專家認為,山西焦炭過剩的最大教訓是:調控應提前進行,打足提前量。建立科學的行之有效的煤炭資源戰略發展制度是至關重要的措施,應對焦煤資源實行限量開采和設立保護區。
數據顯示,山西若按年產1.5億噸焦炭和1噸焦炭需1.5噸焦煤計算,40年后將無焦煤可挖。為此,國家應設立焦煤資源保護政策和保護區,限量開采。對煤炭開采率應制定必保政策和法規,如分地區、分礦區制定必保開采率達到30-80%的要求,達不到不能開采。應依托大型煤炭企業建立國家的煤炭儲備基地,及時調節市場供求。
此外有專家表示,遏制過剩隱患,還應加大關閉小煤礦的力度,堅決淘汰產量低、不安全生產的小煤礦;盡快組建山西煤炭“歐佩克”,及時發布煤炭過剩信息,測算過剩造成嚴重虧損和浪費資源等危害,發布暫緩投資煤炭開采的信息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