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N記者鄭言成報道
在日前召開的山西焦炭行業協會2006年會長工作會上,一個致力于改變山西焦炭行業命運的《全省焦炭聯合銷售組織的組建方案》及其章程獲得通過。相對于去年6月份發起“綿山公約”的興師動眾,這次會議僅在當地媒體《山西日報》以短消息公諸于報端,極為低調。
那么,這次通過的方案及其章程對跌入低谷的焦炭行業究竟意味著什么?CIEN記者日前從山西焦炭行業協會獲得證實,在去年“綿山公約”限產保價遭遇“滑鐵盧”,業內呼之欲出的“焦炭歐佩克”遇阻后,這是該協會發起建立山西國際焦炭交易中心,重推“焦炭歐佩克”的又一次努力。
低調運作
中國焦炭市場自2004年以來的持續走低,已使大部分山西焦炭企業舉步維艱。寄希望于成立一個維系行業利益的交易平臺,成了大部分企業的共識。據報道稱,山西焦炭集團公司就是此次國際焦炭交易中心的發起者之一。作為山西焦炭行業協會的副會長級單位,該集團在今年年初的集團工作會議上,明確將建立國際交易中心作為今年工作目標之一。
5月11日,記者來到該集團核實國際交易中心成立的有關情況,遺憾的是遭到了該集團公司辦公室樊主任的拒絕。可能也是為了低調起見。
同一天,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太來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承認,最近的確開過一次會長工作會。會議內容是研討成立山西焦炭國際交易中心,由協會牽頭發起致力于打造一個國際性的焦炭交易平臺。至于所通過的方案和章程的具體內容,劉副秘書長避而不談。稱目前這些內容都有待于進一步商定,不便于向外透露。
劉太來告訴記者,山西焦炭占全國出口量的80%,占國際貿易量的48%,掌控市場如此大的份額,在市場上卻掌控不了話語權,這與山西焦炭大省的身份極不相稱。導致這種困局的原因是山西焦炭企業長期以來的散、亂、小等。山西焦炭企業在省外市場上最怕“他鄉遇故知”,尤其是市場供過于求時,企業各自為政,競相壓價,互相殘殺,這損害的是山西焦炭行業的整體利益,丟掉的是中國焦炭的品牌。
反映大家的共同利益不是哪一家企業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情,這就需要有一個平臺。目前正醞釀成立的國際焦炭交易中心或市場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劉如是告訴記者。
通過交易中心,一方面能規范焦炭市場秩序,使焦炭價格回歸到一個理性水平。所謂理性水平,就是在市場規律與價值規律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另一方面,通過交易中心,可以進行即期的現貨交易,亦可進行遠期的期貨交易。同時,交易中心集焦炭交易辦公、國際會議、金融、期貨、展示、商務公寓等功能于一體,對促進區域性的經濟發展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公開公平公正
成立國際焦炭交易中心成功與否,關鍵是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模式和機制。劉副秘書長承認,去年的“綿山公約”限產保價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就是缺乏相應協調機制,使得遵守公約的企業付出的成本遠遠高于不執行公約企業的成本,最終流于形式。另外,成立國際交易中心,意味著山西焦炭要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更大規模地參與到兩個市場競爭中去,這樣勢必形成市場與政府之間、局部市場與整體市場之間、競爭與壟斷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若處理不好,交易中心則無法運行。
對于山西日前醞釀的國際焦炭交易中心,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宏英在11日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建立這樣一個交易平臺,使得焦炭交易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完全按照市場體制走,這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既維護了焦炭生產者的利益,又維護了國家的利益。但問題是建立這樣一個區域性的交易中心,包括期貨市場,決定權不在山西,而是在中央。另外一個問題是,建立焦炭交易中心站位一定要高,不但要涵蓋山西區域,而且還要把其他的主要產煤、產焦省份的主要企業吸納進來,通過一種市場化的手段來完成交易。如果這種交易中心只著眼于山西的利益,可能就會流于‘綿山公約’的結果。”
據CIEN記者了解,對于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及企業目前正在醞釀的國際焦炭交易中心,山西省政府以實際行動做出積極回應。一個承載著山西乃至全國焦炭企業夢想的交易平臺不久將公諸于世,對于其能否引領焦炭行業走出低谷,我們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