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之困:正在面臨一場生死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17:43 南方周末 | |||||||||
□本報記者 曹海東 具有5000年歷史的國粹———中醫藥,正面臨著炮制技術流失、行業后繼無人、藥材質量下降等諸多問題,這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 “飲片完了,中藥也就完了!”5月11日,在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所一間簡陋的辦公室
擁有5000年歷史的中藥正面臨一個坎。過去數年來,國外企業悄悄以合資、獨資等形式介入中國中藥飲片的生產。這導致中藥核心技術———炮制技術正在大量流失,而且中國本土的中藥飲片質量、技術繼承更是令人擔憂。 中藥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其中中藥材是中藥飲片的原料,中藥飲片是中成藥的原料。所有環節中中藥飲片最為關鍵,中藥的療效也就是飲片的藥效,中藥的炮制歷史久遠,經過炮制可以讓中藥材減毒增效,保證用藥安全,中藥飲片的炮制技術是中藥的核心。 2006年1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發文,要求各地監管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嚴把外商投資企業準入關。對已經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需要限制其生產范圍。 毋庸置疑,中藥正在面臨一場生死劫。 外資攻城略地 引發這場波動的是去年7月左右,國內首家以經營日本津村中藥飲片為主的深圳“和順堂”藥店的開業。 業界普遍對占據日本漢方藥70%市場份額的津村藥業投以質疑的目光———其可能泄露中國傳統的中藥飲片炮制技術。 根據記者拿到的深圳津村藥業有限公司的資料顯示,該公司的產品涉及人參、桂皮、柴胡等500余種中藥材原料、中藥飲片。用途主要為日本、德國等國內外中醫臨床提供中藥配方飲片。 同樣在其中藥飲片商品介紹中赫然有各種炮制規格,包括醋炙、煅、炒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炮制規格,其商品包括附子、甘草等。 王孝濤告訴記者,這些飲片以及炮制規格,如果沒有專業的技術是無法完成的。 津村藥業并非惟一一家涉足中藥飲片的外資企業。記者獲得的國務院研究室2004年所做一份中藥行業調查報告特別提到,在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河北安國,至少有6家從事中藥飲片的外商投資企業。該報告中提及河北安國的一家合資企業,在其公布的400多種飲片產品目錄中,標明制川烏、制草烏等國家禁止類的生物飲片。 這只是兩年前的數據,而據記者采訪,目前的準確數據相關部門并不完全掌握。 中國藥材集團公司經理韓培告訴記者,在涉足中藥飲片的外資企業中,日韓的企業已經不滿足于飲片生產,開始對中藥的上游藥材資源虎視眈眈。 上個世紀80年代,國際的天然藥物市場開始升溫,此時美國等國的生化科學家在南美洲開始搶占生物資源,最終他們發覺忽視了中藥———它已經發展了5000年歷史,且具有完善的理論。 隨后,美國人迅速開始研究中藥的藥方,然后申請專利,生產中成藥或者保健品。日韓則更進一步,其中日本早已研究透了210個漢方制劑的處方,已經步入建藥材基地、建飲片加工廠的階段。 日本企業通常的手段是和國內的中醫藥大學做藥材普查的合作項目,挖出野生藥材后,提供種子讓當地老百姓種植人工藥材。以甘草為例,新疆、甘肅、內蒙古以前有很多是天然的,但是現在只剩下內蒙古的一小塊。 而王孝濤最近發現的一個事實讓他更加吃驚———他發現日本的一家中藥企業開始在全國鋪點,種植收購中藥材。其在東北、華北、華南、西南、華中都選擇了1到3種中藥材作為收購的原料。 韓培回憶,當年韓國研制高麗參的時候,一概不許對方參觀自己的藥材基地。“但是現在,我們相當于敞開了大門,讓人家了解、學習!”王孝濤擔憂地說道。 中藥企業集體衰落 在外資攻城略地的同時,中國的飲片企業卻集體衰落。 麗珠集團中藥研究中心科技總監曹暉表示,目前在國家未施行“優質優價”的政策指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內飲片企業被個體戶擊敗。在全國1000多家飲片廠中,1/3的飲片廠雖然名字叫飲片廠,但實際上都開始轉向軟飲料、保健品。 河北安國藥材市場是全國17個中藥材市場的代表,那里現在的商家已經從4000多家減少到2000多家。 這些不愿意生產飲片的企業,主要是考慮到市場上的飲片價格低廉。湖北恩施的一家飲片廠甚至直接從安國、亳州市場購買飲片,轉銷給當地醫療單位。 江西匯仁堂經理肖建國告訴記者,即使如匯仁這些大企業也感到力不從心。他舉例說,江西的一家飲片企業2004年投資幾千萬元搞了GMP認證,現在已經虧損400多萬。 比飲片企業減少更可怕的是飲片質量的下降和市場的混亂。“這甚至影響了中成藥的質量!”國家藥監局原助理巡視員駱詩文說。 王孝濤作為專家在驗收亳州藥材市場的時候,發現很多當地官員竟然都無法區別藥材片與飲片,最終不得已請驗收專家講課。 “我發現一個市場上的商戶把飲片切的很厚,問了才知道他怕切到手。對方說,如果今天切不完就改天。”王孝濤說,“飲片講究水盡藥透才可以切,現在相當于把過夜的茶水賣給別人,有人要嗎?” 藥材市場與飲片市場的混亂,進一步加劇了中藥環境的惡化,同時也加劇了技術的流失,很多老藥工不得不轉向一些大型的外資、合資企業,而飲片廠甚至雇傭對中藥炮制了解不多的初中生、高中生。 誰為技術流失埋單 國家為了保護中藥行業的發展,在建國后制定了相關政策,其中特別提到中藥炮制技術屬于保密技術。 2002年4月1日,在正式施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國家明確禁止外商投資“列入國家保護資源的中藥材加工(麝香、甘草、麻黃草等)”以及“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的生產”。 同時,當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中,“中藥飲片炮制技術”也被列入禁止出口范疇。三年后,發改委和商務部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再次重申———“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的生產”為外商禁止投資的產業。 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這些是明確禁止的,為何依舊會有如此多的合資飲片企業前赴后繼呢? 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可能與當地的商務主管部門審批不嚴謹有關,也可能有其他原因造成例外審批。 正如很多企業以及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表述的,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合資以及出口的情況早已超出了法規的規定。 麗珠集團中藥研究中心科技總監曹暉表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對“外資”的解釋也各異,在合資的時候頻頻打擦邊球。而業界對保密的內涵也存在爭論,這也影響著保護,很多人認為既然炮制規范已經公開出版,寫明了炮制的方式,就談不上泄密。 曹暉認為這些中藥炮制規范,只是名稱上的表述,而涉及火候、輔料的比例等,不是炮制規范能夠寫明白的,所以才有以前的靠師承,口述心傳,家傳保密的方法。 行業后繼無人 但是現在這種傳承體系已經逐漸解體。 “國內現在中藥炮制方面的專家大概就40多個!”一位炮制權威老專家說。故此,上個世紀90年代在廬山召開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有人將他們稱為“熊貓隊”。江西匯仁堂經理肖建國稱,現在更缺乏的是老藥工,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老藥工越來越少。 更為窘迫的是,中藥炮制技術后繼無人,這種隱性的知識出現斷層。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制藥系副主任李飛是目前該校惟一帶炮制專業研究生的老師,據其介紹,從1997年開始至今,從她門下畢業的學生總計是6位,其中只有一位從事與炮制相關的研究。 與之相關的是,中外合資、獨資企業開始大規模高薪聘請炮制方面的專家,同時也大量招聘當地熟練的技術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 一位炮制方面的老專家給記者說,當時臺灣的一家飲片廠即邀請他去做科技顧問,其中對方的開價是所有吃住之外,年薪100萬,最終他予以拒絕。而他的一位學生現在的工資已經達到年薪50萬,當聽到老專家現在的境遇后,他的學生感慨了一句:真不公平! 據記者了解,作為近鄰的日本、韓國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即開始研究中藥,一位上海的老藥工曾被專門邀請到日本,在錄像機下面操作炮制的過程,這在業界引起過很大爭論。而通過論文以及講學泄密也是時有發生。 王孝濤回憶,日本漢方藥界人士邀請他去日本講學的時候,總是詢問一些重要飲片的關鍵炮制的方法,這讓他非常警惕。后來,王孝濤提出參觀對方的飲片企業時,對方卻拒絕了。 2004年3月,看到越來越惡化的中藥炮制技術流失現狀,王孝濤提筆給衛生部部長高強寫了一封建議信《關于及時遏止中醫藥傳統制藥技術泄密問題的建議》。 兩個月后,高強做出批示。 當年10月,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佘靖公開表示,中醫藥局和知識產權局將對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展開研究,并制定相應政策。 2005年10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問題研究———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研究專題”啟動。該研究小組總計有中國中醫研究院等15個單位的37位專家組成,耗時一年研究中藥知識產權。 “我國曾出現景泰藍技術失密,中藥炮制不能成為第二個景泰藍。”王孝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