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三峽工地5月19日電(記者房寧 章利新 江時強)這里是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施工現場,15.28平方公里的施工工地上,幾乎沒有一片裸露的泥土,也很難看到塵土飛揚的景象。
“三峽工程施工產生的工業廢水、揚塵等問題對當地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控制范圍之內。”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19日說。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于1994年正式開工,根據目前施工進度,工程的核心建筑、混凝土澆筑量達1600多萬立方米的大壩將于20日下午全線澆筑至海拔185米的設計高程。
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科學環保部主任孫志禹說,三峽工程在施工中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著嚴格的控制。比如,建設中數量龐大的混凝土在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這些廢水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而且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廢水,處理之后又進行了重復利用。
孫志禹說,三峽水電站本身并不產生污染,公司盡量控制施工中造成環境影響。在施工中,公司要求所有水泥、沙石必須封閉運輸,對施工現場的植被要及時恢復。
在19日的三峽工地上,負責大壩最后一倉混凝土澆筑的施工人員將沙石料、水泥、粉煤灰等材料放入攪和機,還不斷往爐內加裝冰塊,這樣不僅保證出機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在14攝氏度的標準之內,客觀上也降低了粉塵污染。公司總經理李永安說,三峽施工集中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利建設設備和工藝,都是大型機械化作業,并不是靠手挑肩扛,對工人的素質要求也很高,這都有利于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經過環保專家的多年論證,三峽工程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水生生物、水質、泥沙和氣候的影響。三峽工程蓄水后,涉及淹沒1500多家企業,其中大多數企業污染重、虧損大、規模小。中國政府因此決定陸續破產關閉1000家搬遷企業,同時投入400億元在庫區建垃圾、污水處理廠,保證庫區生態和水質。作為承建方的三峽總公司已經連續三年每年投入1000萬元清理庫區水面的飄浮物。三峽水環境監測中心的最新評價報告則顯示,三峽庫區水質為國家三類水標準,即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的地表水源。
此外,中國近10年來在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都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一批生態工程,使長江泥沙含量呈下降趨勢。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監測表明,三峽工程蓄水以來,三峽庫區泥沙來量每年減少1億噸左右。同時,三峽水庫排沙比達40%左右,高于初步設計階段預計的30%,有利于減少庫區泥沙淤積。
李永安強調說,三峽工程還在建設中。今年汛后三峽庫區水位要從135米上升至156米,生態上可能會出現新的情況,有關部門正在開展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監測,比如,地質災害的評估和泥沙問題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