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利紅 發自北京
去年中國城市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為20小時,比2004年增加了4小時11分鐘,這也意味著全國平均供電可靠率已經連續3年實現了負增長。但有關方面預測,今年全國電力供需矛盾將得到緩解。供電可靠率保險
在昨天召開的2006年全國電力可靠性指標發布會上,電監會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宣布,由于缺電和電網運行環境較差的影響,2005年我國城市用戶供電可靠率(RSI)由 2004 年的99.82%下降到 99.766%。
據介紹,RSI指標是反映電力系統發電、輸電、供電等各環節運行水平的綜合性指標,通常電力用戶能接觸到的主要是供電企業提供的電能產品質量(穩定、可靠性)和電能產品數量(年平均供電時間或年平均停電時間)。2002年RSI曾首次達到99.907%,之后逐年下降。
“20多年前我國引入電力可靠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發生類似俄羅斯大停電這樣的重大停電事故。”昨天,國家電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副主任趙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最終他們卻發現加強電力可靠性管理帶來的好處遠不在此。
據介紹,在電力供需形勢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下,各電力企業通過不斷加強可靠性管理,使得機組、設備和電網的可靠性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去年,我國1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的平均等效可用系數達到92.34%,比上年提高了0.64個百分點;平均每臺機組年非計劃停運次數從上年的2.1次下降到1.74次。這相當于去年通過可靠性管理而增加了約160萬千瓦的發電裝機容量,增發了近10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
“可靠性水平的提高,不僅為電力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對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和提高供電質量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電力行業可靠性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陸啟洲表示,如果不是發電機組以及電網設備平時保持在較好的健康水平上,那么我國去年的供電可靠率還會低很多。電監會加強可靠性監管
電監會今年首次參與了組織電力可靠性指標發布工作,今后,電力可靠性管理將正式納入電監會的監管體系。
在電監會看來,近幾年電力供需矛盾比較突出,而通過發布電力可靠性指標,既有利于科學評價和預測各種威脅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隱患,也有利于采取綜合性措施緩解電力供需矛盾,保證電力供應。
因此,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指出,電監會將著力構建全面和堅強的可靠性監管體系,同時推動電監會和安監總局的合作,加強安全監管和可靠性監管的結合,以促進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
對于今年的供電形勢,中電聯副理事長謝振華表示,2006年及以后幾年,全國電力供應全面緊張的狀況將有較大幅度的緩解,部分地區季節性的、局部性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和部分地區的電力富余局面將同時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