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三峽工地5月17日電 (記者 周夢榕) 站在秭歸新城邊遠眺長江,只見江面上不時有往來的大船穿行,讓人感受到川江航運的繁忙與緊張。宜昌萬達集團董事長楊偉說,三峽工程蓄水后,航運條件改善推動了三峽航運業的快速發展,以我們公司為例,2003年蓄水前,公司只有2條滾裝船,現在發展到6條,員工人數增長很快。
“渠化下川江,天塹變通途”。三峽工程蓄水后,全面渠化了川江,改善了航行條
件。住在秭歸茅坪港附近的崔邦儉說,原來過渡口的時候水流很急,總是非常擔心。蓄水后,峽江變平湖,渡船像是在平地上行駛一樣,根本用不著害怕。
長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但真正的“黃金水道”以前只有從上海到武漢這一段,“黃金成色”嚴重不足。從武漢到宜昌,淺灘多,航深不夠,從宜昌到重慶的660公里江段,有100多處急流險灘礙航。
2003年三峽水庫初期蓄水至135米后,昔日水流湍急、險灘密布的長江上游航道已成高峽平湖,三峽大壩以上江段420多公里航道變深變寬,三峽纖夫退出了歷史舞臺。
生活在長江一些支流地區的人們也感受到了蓄水帶來的變化。由于水位的抬升,庫區沿線10多條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了約500公里。航行條件的改善給支流地區的百姓帶來了旅游、運輸的綜合效益。乘船到支流地區的游客多了,人們種植的農產品運輸也變得更便利、更經濟。
作為最廉價、運輸能力最大的運輸工具,水運潛力一旦激發,效果立竿見影。因航運條件的改善,三峽壩區的貨運量蓄水三年來快速增長,2003年貨運量只有1475萬噸,2004年猛增到4308萬噸,去年達到4393萬噸。航運的復蘇不僅有利于長江沿岸企業降低運輸成本,也讓一度陷入低谷的航運企業重煥生機,職工生活得到改善。
今年,三峽水庫將蓄水至156米,三年后蓄水至175米,長江航道條件將更上一層樓,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支流的通行條件也將大大改善。另外,在枯水季節,三峽水庫可調節庫容,解決長江中游枯水期淺灘礙航難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