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應對歐盟綠色壁壘 中國電池抬高產業門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7日 14:41 中國產經新聞

  CIEN記者趙和平報道

  2006年5月2日,歐盟通過一項針對電池制造商的指令,要求從2008年開始,強制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費用由生產廠家來負擔。

  指令要求,從2009年開始,所有在歐盟境內銷售的電池都必須標明具體使用壽命;
2012年之前,歐盟境內1/4的廢舊電池須被回收;到2016年時,這一比例應達到45%。另外,含汞量超過0.0005%、含鎘量超過0.002%的電池在歐盟境內都將被禁止銷售。根據歐盟設立的目標,鎳鎘電池的回收率為75%,鉛電池的回收率為65%,其他為50%。電池的回收費用將由生產廠家來負擔。指令同時強調,所有的電池制造商都應登記在冊。這項指令目前已獲歐盟理事會與歐洲議會批準,即將成為歐盟法律。

  “綠色壁壘”沖擊中國電池出口

  據有關行業統計顯示,我國電池產量約在300億只,出口約占八成,其中有相當數量進入歐盟區域。2003年中國電池總產量已達262億只,約占全球電池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電池制造大國,電池產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近幾年來,中國電池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出口量已超過200億只,中國電池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行業。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孫傳浩表示,“指令對中國出口歐盟的電池企業肯定有沖擊。”

  南孚電池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指令明確指出,電池的回收費用將由生產廠家來負擔,所以無論是貼牌還是自有品牌出口到歐盟,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深圳市邁科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無法達到含鎘量的新標準,該企業今年已全部停止向歐盟出口鎳鎘電池。而深圳德賽

能源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我們很多客戶也開始反映這件事,但回收指令并不是馬上就實施,所以我們并沒有做太多的工作,還是在觀望。”相比之下,深圳豪鵬和深圳備得力兩家中國電池廠家出口的比例相對大一些。據透露,雖然深圳豪鵬和深圳備得力出口較多,但出口的方式也跟德賽、長虹、雙鹿等國內主要電池廠家差不多,都是以貼牌為主。該企業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由于出口到歐盟的電池絕大部分是貼牌,所以此次回收指令可能對國內企業影響并不大,所以國內絕大部分廠家都處于觀望狀態。

  哪些企業將受歐盟新指令影響較大?中國電池工業協會技術服務委員會主任王金良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表示,技術實力比較薄弱的中小電池生產企業將受到較大影響。尤其是鋅錳電池生產企業,我國目前對其汞含量的要求是250ppm,而歐盟的新標準是5ppm,相差甚遠,中小企業達標的難度較大,更為致命的是電池的回收。他認為,歐盟該項指令客觀上有助于我國電池行業洗牌———部分沒有能力或規模較小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

  抬高生產門檻應對“綠色壁壘”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敬忠認為:歐盟提高電池的環保標準,將給我國電池出口帶來巨大沖擊。中國電池產業應及時進行跟蹤研究,提高生產標準,以積極應對歐盟的“綠色壁壘”。

  但業內專家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則以為,歐盟提高電池市場標準,對我國電池出口確實會帶來沖擊。但同樣,對于別國的同類企業亦有影響。一直以來,歐盟市場的產品在環境理念上領先于世界,而我國市場在跟進上并不落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電池入市標準提高后,由于回收成本以及鼓勵回收的成本大幅提高,反映在產品價格上表現為生產成本提高、運輸成本成倍提高、服務成本數倍乃至數10倍提高,并最終表現為利潤空間的提高。由于電池消費特別是干電池消費價格相對低廉,生產中技術含量不高,適合在我國生產。而歐盟制定的市場變革方案有著明確的時間表,給出的轉型期也能夠滿足我國企業的調整要求,因此,只要應對及時,我國電池生產企業完全有條件在此次變更中得到實惠,一方面,需要企業成立行業組織,加強內部協調,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門(如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加強對策研究,通過適度干預(如調整國內市場產品生產標準等),引導生產企業主動更新產品,以適應市場變革的需要。

  據了解,為了與國際環保體系接軌,由信息產業部與發改委、

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環保總局共同起草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將于2007年3月1日開始施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