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電價到底該不該調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5:10 中國電力新聞網 | |||||||||
本網訊(本報記者郭鐵強)國家發展改革委《電力行業2005年運行分析及2006年趨勢預測》發布之后,電力行業內要求調整現行電價的呼聲此起彼伏,而一些媒體和公眾對此則持反對態度。在此,我們且不論誰是誰非,電價到底該不該調整,可以先好好算算賬。 成本上揚企業難堪重負
《電力行業2005年運行分析及2006年趨勢預測》對電力企業虧損情況做了全面的分析:全行業虧損企業1280戶,同比下降14%,虧損額127億元,減少4.8%。其中,火力發電虧損企業數增長3.4%,虧損額增長10.1%;電力供應虧損企業下降,虧損企業數下降18.3%,虧損額下降1%。總體看來,火力發電企業在銷售收入增長19%的情況下,利潤只增長2%,虧損有所加大,應收賬款增加,負債率上升,經營狀況有所惡化。 調查表明,電煤漲價是導致電力行業虧損的主要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6煤炭行業分析報告”,應該說是由中立的、權威的機構做出的客觀分析。該報告指出,2005年國內煤炭需求增速降低,加上凈出口的速度減緩,使煤炭總需求進一步降低。雖然煤炭產量增速也會相應減慢,但高漲的煤炭價格,促使小煤礦產量依然增長較快,礦山煤炭庫存水平較2004年同比大幅增長。報告還指出,2006年煤炭價格上漲空間不大,煤炭行業利潤率穩定在高位,預計全年平均為9.85%,煤炭行業投資價值偏好。這里面有一個關鍵詞語值得人們注意———“高漲的煤炭價格”。200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24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1%。其中,煤炭工業利潤同比增長達74.3%,在39個工業大類中名列前茅。 在煤炭產業繁榮的背后,卻是電力的持續尷尬。眾所周知,煤炭是發電的主要原料,煤炭價格高漲,而電價卻浮在水面不動,這好比是螞蟻背著石頭上山———再好的體力也經不住超負荷重壓。現在,煤價依然在上漲,鐵路運費也漲價了,而電價還維持在現有水平,火力發電企業想不虧損也難。 電價調整市場應是導向 在很多人的眼里,電是國家福利,甚至至今仍有人認為電力企業是政府部門。其實,早在電力體制改革之前,《電力法》的第三十七條釋義就明確表述:“因電能也是商品,而按質論價實際上也是商品定價的基本原則。電能同樣也適用于此項原則。”在街頭巷尾,“電是商品、用電交費”的大幅標語,強調的就是電力的商品屬性。 在電力體制改革后,電力生產經營單位已經企業化。但由于電力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盡管電力企業經營已經市場化了,卻仍要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服務責任。因此,電力企業對自己的產品仍沒有定價權———像市場中其他企業那樣的依據成本和市場供需確定價格的自主定價權。這便是電力企業的特殊性所在。 正是這種特殊性,造成了電力企業目前的困境:一方面,要求電力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經營主體;另一方面,作為市場主體的最基本權利卻無法到位。電力作為電力企業的惟一產品,其價格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利潤,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發展狀況。前段時間外資熱電企業的紛紛撤離,就是對市場環境不滿的表現。 盡管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確定了電價采用行政定價的方式,但是在電價的形成過程中,政府部門應充分考慮市場中不斷變化的因素,使電價盡量體現價值規律。否則,又怎么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的狀況,又怎么能夠體現出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呢? 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如果關系到電力企業生存的電價問題不能盡快解決,不僅會阻礙改革的進程,并且會危及電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