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向東 來源:中國經營報
目前中國市場上有機食品的市場前景各方都一致看好,被認為是未來最值得關注的投資領域之一。然而從去年開始,在上海、南京、蘇州等城市成立的有機食品專賣店卻遇到市場冷遇,經營困難,許多店鋪甚至變成便利店。
不過,有機食品的市場前景仍引來許多投資者的關注,大有屢敗屢戰之勢。今年4月中旬,湖南昂利科技公司在長沙開出其首家有機農產品專賣店,并放言要在全國范圍內把有機連鎖賣場開到10000家。
有機食品專賣店到底值不值得投資,如何突破有機食品銷售終端面臨的困局,再次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貨源和成本之痛
目前我國有機食品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為有機食品在國際市場上大熱,出口利潤也相對較高,許多生產企業更傾向于出口。2005年,我國有機食品出口總額是2.5億美元,而國內市場銷售額僅8億元人民幣。不過,目前隨著國內居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對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可程度越來越高,許多生產企業也開始把銷售市場轉向國內。
據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總工程師周澤江介紹,目前國內有機食品進入銷售渠道主要有兩個出口,一是大型商超的有機、綠色專賣柜臺,第二個就是獨立的專賣店。
對于有機食品專賣店,經營成功的關鍵有兩點,一是有穩定的有機食品貨源,不能經常缺貨;二是能夠合理控制成本。比如,去年在上海開業的歐食多有機超市,雖然許多人都看好,但由于單店每月2萬~2.5萬元的房租,吃掉了大部利潤而影響了其經營效果。此外,由于有機食品的特殊生產流程,使其售價遠遠高于同類產品,有機超市要形成固定的購買群體,還需要時間來培育。
從生產切入銷售
針對貨源和成本帶給有機食品銷售終端的運營壓力,昂利公司董事長董懷文表示,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就像奶源地對于乳業企業一樣,是企業生存的“生命線”。而昂利走的是從生產領域切入到銷售終端的路子,目前已經在湖南省富硒地區隆回縣、花垣縣建立了經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的4萬畝生產基地,保證昂利主推的“源生態生活量販”有機農產品專賣店的自有產品達40%。
店中另外60%的產品是從全國各地的有機食品廠商處進貨,進貨周期大約在1周左右。而對于租金等硬性經營成本,董懷文表示,第一家門店所在的長沙市車站北路并不是長沙市的繁華地段,租金相對便宜,同時這里是高檔住宅區云集的地段,居民對有機食品、健康食品的接受程度較高。
周澤江認為,店址的選擇正是突破有機食品銷售終端困局的關鍵所在。“源生態生活量販”項目負責人歐陽勇表示,在首家門店開出后,他們今年的重點市場是湖南省和武漢、西安等二級城市,就是考慮到門店租金成本問題。他們今年爭取開出20家店,自營為主,以探索出盈利模式,形成配送流程。第二步才是以加盟合作的方式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快速擴張,爭取到2008年底使門店數達到1000家。
相關鏈接
國家質監總局去年發布施行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只有經過指定的有機產品認證中心認證的產品,才可以在包裝上標有中文“中國有機產品”字樣和相應英文“ORGANIC”,精加工和二次包裝的企業必須持有“有機貿易者認證”證書。
《辦法》規定,對于有機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產品,可以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字樣;有機配料含量低于95%且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產品,可以標注“有機配料生產”字樣;如果是有機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產品,只能在產品成分表中注明某種配料為“有機”字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