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連簽兩份百億投資大單 吉利再現瘋狂本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3日 21:04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種昂 濟南報道 因為一句經典用語——“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和一句被人嘲笑的“癡語”——“造5萬元以下的轎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業界贏得了“瘋子”的“美譽”。2006年4月,吉利集團又作出了近乎瘋狂的舉動——一個月內同時與兩個城市分別簽署了逾百億的投資協議。
如何消化倍增的產能、怎樣收回百億的投入,這對于2005年銷售不足15萬輛的吉利來說,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匪夷所思的投資 “4月下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已經與濟南市政府正式簽署了投資協議。”濟南高新開發區管委會一位熟知內情的官員說,這份協議意味著未來幾年內吉利集團在濟南高新開發區投資100多億元建設汽車制造基地。目前,開發區管委正在協助吉利控股集團辦理工商注冊手續,預計前期建設工程將在6月份開工。 吉利汽車新聞發言人張曉東隨后證實了濟南項目的簽署。 而4月14日,吉利集團與剛剛寧波慈溪市政府簽署建廠協議,項目投資高達188億元,產能100萬輛。 這兩個項目極為相似。濟南高新開發區管委會上述官員透露,根據協議,項目一期投資61億元,產能可達10萬輛。吉利集團將在濟南建成發動機、零部件以及整車制造等汽車生產的全套生產線。而吉利集團決定在寧波慈溪投建的“航母級”生產基地不僅涵蓋了汽車全套生產線,還包括汽車研究部門、汽車道路試驗場和教育培訓中心等配套產業。 吉利控股集團官方網站顯示,目前吉利已在臨海、寧波、路橋和上海等地建有四個專門從事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生產的制造基地,現有年產30萬輛整車的能力。但和吉利接連簽下的濟南、慈溪兩個項目相比,此前的項目似乎顯得有些“小打小鬧”。 天相咨詢公司汽車分析師陳橋寧說,按照濟南和慈溪兩個項目投資規模,慈溪項目遠期的產能在100萬輛,按此標準濟南至少也要在50萬輛以上。未來幾年內吉利汽車的產能將以幾何級數增長。 這并非吉利集團投資計劃的全部。按照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的設想,到2010年,將實現產銷100萬輛目標,其中國內市場份額達到8%,吉利汽車將成為國內經濟型轎車的首選品牌;到2015年,將實現產銷200萬輛,其中2/3出口,在國際市場份額將達到2.5%。顯然,如果沒有濟南和慈溪項目的投建,李書福的設想只是癡人說夢。據了解,李書福還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將進一步北上,在東北以及俄羅斯等地建立新的生產基地。 不過,幾乎同一時間簽署了兩個逾百億的投資項目,讓人感嘆李書福“瘋狂”的同時,也禁不住產生疑慮。數據顯示,2005年吉利汽車實現銷售收入近66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而2005年全國汽車行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卻由2004年的6.85%下降到去年的4%。由此可以推斷,以經濟型轎車為主的吉利集團利潤并不豐厚。 按照上述說法,濟南項目一期投資61億元,如果單單憑借吉利集團從每年節余利潤中拿出60多億的資金并不現實。吉利集團如何融得所需資金便成為了履約的首要難題。 急速擴張迷霧重重 對于項目投資來說,往往是資金易得、利潤難求。按照吉利在濟南經銷商——世通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的說法,在濟南當地政府的協調下,當地建行等多家銀行已同意向吉利集團貸款50億元。 果如是,吉利集團項目啟動資金似乎并不是難題。但目前,吉利控股集團已擁有年產30萬輛整車能力,2005年吉利汽車的年銷量卻只有14.9萬輛。也就是說,吉利集團銷量僅有產能的一半。吉利又將如何消化倍增的產能?怎樣收回數百億的投資? 對于吉利集團接連簽下投資大單,天相咨詢公司汽車分析師陳橋寧認為,從戰略區位上來說,吉利北上布點濟南、東北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連續逾百億的投資卻有些不合乎常理。他指出,雖然國內對于小排量汽車已經解禁、消費稅征收上也有利好,但通過2005年中國車市銷售數據分析可知,10萬-15萬元經濟級車共銷售74.74萬輛,約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6%。產品需求增加是個漸進的過程,倍增的產能很難在國內找到合適的銷路。 此前,濟南當地媒體報道稱,吉利在濟南的汽車項目預計2010年生產規模將達100萬輛,其中60%要出口。但陳橋寧卻對于出口的前景并不看好。他指出,目前小排量汽車大多都是出口到經濟并不發達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市場容量有限,運費很高,每輛車有時可達近千元。這對于價格敏感的經濟型轎車來說,極為關鍵。與其在國家連續投建全套生產線來供應國外,不如直接在國外建設或收購整車組裝廠更為劃算。一旦國際國內車市出現波動,不僅很難贏利,而且很容易將使大量資金投入的汽車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由于吉利新聞發言人張曉東拒絕就此做出更多的解釋,吉利集團真實的投資意圖顯得尤為神秘,甚至部分業內人士做出了吉利以項目圈地的假想。 雖然外人很難真正體會“造車狂人”李書福的真實意圖,但近期國家高層官員頻繁造訪吉利集團似乎讓人看到了“政府扶持”的跡象。據了解,我國有關部門正在對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出口制定保護和扶持政策。但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我國加入WTO,直接的出口補貼將不再允許,國家政府部門只能在貸款、稅收等相關政策上予以傾斜。 究竟是什么促使吉利一個月內簽署了兩份逾百億的投資協議?是李書福嗅到了產業政策的走向而率先發力?還是吉利在作秀而另有企圖?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果真足以支撐吉利集團連續百億的投資收益?或許將來李書福和吉利集團能再次給我們一個意外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