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國際機場協會(ACI)日前在香港發表最新預測數字,預計全球航空旅客人數在未來15年內將增加一倍,即每年增加約4%,到2020年時達到74億人次;同期的貨運量和飛機升降量則預期分別增加5%和4%。
但該協會指出,機場的吞吐量正因規管、政治、環境及地理因素所限而受到掣肘,若未能迅速有效處理這個問題,全球機場的處理能力將不能應付需求。協會預期,到2020年
時機場處理能力供不應求的缺口將達到10億人次,即預計客運量的13.5%,其中歐洲、北美和部分亞洲的機場例如日本成田機場等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ACI表示,全球機場業務在去年表現出色,總客運量刷新紀錄,達到42億人次,比2004年上升6%。協會預期,未來亞太及中東地區在客、貨運量和飛機起降量方面都會取得較大升幅,在客量方面表現尤為理想,預料兩個地區的升幅分別有6%和9%,遠高于全球平均的4%水平。
去年客運量刷新紀錄
國際機場協會太平洋區理事長兼香港機管局行政總裁彭定中表示,亞太和中東地區的機場數目只占全球總數的25%,但人口卻占全球的60%,特別是印度和中國等新興經濟市場的經濟會持續增長,帶來巨大的航空交通需求。
ACI表示,為應付航空交通需求的強勁增長,多個地區已計劃興建新機場,很多現有機場也展開連串拓展和擴建計劃。去年,全球各地現有機場的資本開支突破紀錄,達到360億美元。
多個地區擬建新機場
ACI總干事阿朗遜認為,必須注視亞太區航空交通需求正在大幅飆升,各國和各地政府應盡快批準提升機場的處理能力,而新增吞吐能力亦須符合成本效益及環保原則。他又稱,其中一個可行方法是開放市場,即新增國際航線,短期來說,開放市場后可讓機場開辦直航班機前往二線城市,以紓緩主要樞紐機場的擠迫情況,從而更有效善用機場的吞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