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宗新建 發自杭州
浙江棉紡織企業正在不事張揚地向西部轉移。以溫州人為代表的浙商攜近百億元資金,涌入新疆的棉紡產業。尤其可貴的是,部分西進的浙商擺脫往日資源消耗型的層次,逐步進軍高附加值的棉紡生產領域。
百億浙資涌至新疆棉紡業
最近的浙江紡企西進案例,發生在3月中旬。當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下稱“昌吉州”)攜46個重點推介項目赴浙江進行對接洽談。最后成功“嫁出”的項目中,頗引人注目的是浙江海寧宇力襪業有限公司、海寧伊力襪業有限公司與昌吉州米泉市簽訂的紡織工業園合同項目,投資額達3億元。這也是浙江近年來在新疆投資規模較大、較為高端的紡織工業項目之一。
一直活躍在新疆的溫州商人黃先生電話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早在2002年,浙商在新疆曾經一度“逢人談棉”,大筆投資當地的棉紡業。當時,其典型操作手法是在當地買下軋花廠,將籽棉加工成成品棉,再轉賣到浙江、江蘇等東部地區。
再往前追溯,被浙江省政府盛贊為農業“走出去”典型之一的浙江云森輕紡集團有限公司,2000年先以3550萬元成功收購新疆奎屯第一棉紡廠,隨后就在新疆發展棉花種植基地,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到2004年,這家奎屯云森紡織有限公司躋身新疆民營企業30強。
據新疆浙江企業聯合會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新疆投資創業的浙江人有16萬~18萬人,用工數在200人以上的企業有1000多家,注冊資金9億~10億元,去年,新疆浙商的商貿銷售額達1000多億元。該聯合會相關負責人透露說:“浙商在新疆的投資涉及紡織業、房地產、商貿等領域,尤其以投資紡織業為多,相關投資總額達到近百億元!
浙江之短新疆之長
作為紡織大省,浙江目前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紡織品出口加工地區之一。浙江省經貿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年,該省紡織品出口額達203.8億美元,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35%;紡織行業的產銷總量、出口總額和經濟效益均居全國首位;在紡織行業17個大類產品中,該省有7類產品的產量名列全國第一。
然而,東部沿海地區“民工荒”、“能源荒”、“土地荒”的出現,加大了紡織業的成本壓力。黃先生說:“就溫州而言,工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在0.7元以上,紡織工人月平均工資超過1000元,土地更是有錢也買不到。加上一系列的貿易摩擦和競爭的加劇,在東部做棉紡織業,幾乎沒有利潤可言!
洞悉浙江紡織業狀況的浙江省政協常委、民革浙江省委員會委員馬慶國也對記者表示:“紡織業這幾年所受的影響是多重的,包括國際原料市場價格波動、國家信貸控制措施、企業產能過剩與產品結構問題、出口退稅政策、企業排污收費新規定等。現在,浙江一些重要的紡織產業集聚地區面臨困境,而且虧損面將會增大。”
另一方面,年棉花產量占全國近1/3的新疆,對浙江紡織企業的吸引力卻近乎“無可挑剔”。記者注意到,昌吉州3月在浙江招商時,曾開出非常誘人的條件: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工業用電價格低廉,為0.28元/千瓦時。此外,稅收減免、低價轉讓產權等也多次成為新疆赴浙江招商的“法寶”。
廣闊的市場也是另一吸引浙商之處。除了可將產品從新疆運回東部外,新疆本身的消費潛力也已比較可觀,與之毗鄰的8個國家共10多億人口的輻射市場更是潛力巨大。黃先生本人就在吉爾吉斯斯坦等國設立了多個服裝銷售點,銷售其在新疆加工的服裝。
“浙江只留研發和銷售部門”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棉紡業的西進已不是當初的資源消耗型投資,也不是一種純粹的短期投機。合理的產業布局,已經漸顯端倪。近日赴溫州招商的新疆阿克蘇市市長王武民曾公開表示,新疆的眾多溫州籍民營棉紡企業“已基本進入規范有序的發展軌道”。
“我們希望把大部分生產線搬遷到新疆,浙江只留下研發和銷售部門!卑凑拯S先生的想法,浙江紡企在新疆的理想發展模式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和成本優勢,把初加工、常規產品生產向其轉移,而東部地區則強化研發設計、品牌塑造、國際貿易和中高檔產品的開發。
浙江省經貿委輕紡行業辦公室相關人士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浙江紡織業向新疆等西部地區的轉移,是一種兩地優勢互補、以實現成本最低化的合作模式,因為,“浙企的當務之急是進行產業布局的結構性調整、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整合,以及企業和渠道資源的融合,以實現由紡織大省向紡織強省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