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瑩輝 來源:中國經營報
在剛剛結束的內地-香港航權談判中,國泰成為“最幸運的人”,因為它覬覦已久的港滬客運航線終于被正式確認開通。
但一位接近此次談判的人士表示,在北京和上海市場,雖然港籍航空公司可能會贏得
更多的機會,但市場的開放程度要小于國泰的預期。
中美航權和內地-香港航權在今年都陸續開談,但民航總局一改當年“大刀闊斧”的作風,在今年的談判中顯得格外謹慎小心。這點在中美航權談判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水靜流深
回顧2004年7月簽訂的《中美航空協定》,中美航線上各自飛行的航班數量在6年內,將從每周54班分階段增加到249班;中美雙方各自每周可以增加195個航班,包括111個貨運航班和84個客運航班。然而頗具戲劇效果的是,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美籍航空公司用滿了所有的航權,并一再呼吁繼續開放市場,而中國的航空公司因為機隊、規模等限制,連一半的航權都沒有用完。
實力的落差導致了2004年的那場開放,只能是一場不對等交換。有鑒于此,在今年中美航權談判過程中,民航總局采用了保守的態度,最終 “就雙方2004年中美航空運輸協定議定書的執行情況和如何進一步擴大中美航空關系坦誠地交換了意見”。翻譯過來,相當于這場談判沒有任何結果。
在隨后進行的內地-香港談判中,保守也成了主旋律。記者獲悉,此次內地-香港航權談判主要達成了兩點共識:一是內地向港籍航空公司開放吞吐量排名前十名以外的二線機場;二是改變內地-香港間運載能力的計算方式,將計量指標由以往的旅客座位數,改為客機班次。
這個結果多少會讓港籍航空公司失望。對于他們來說,對一線城市的“胃口”要遠遠大于二線城市,北京、上海等市場才是爭搶的“蛋糕”。借助此次航權談判“深耕”內地的一線城市,是所有港籍航空公司夢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遺憾的是,參加談判的民航總局運輸司副司長何錦日明確表示:“我們將在明年逐步開放內地的大部分機場,但是在2008年以前,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一線機場的身上。”
一線機場的“閉關”主要是受到航班時段和吞吐能力的限制,也正是因為這種限制,民航總局有意改變內地-香港運力計算方式,將計量標準改為客機班次。
這意味著,在不增加航班、不增加機場負荷的前提下,港籍航空公司可以利用大飛機來增加運力。比如,目前港龍在滬港線上每天飛16個航班,利用170個座位的A321執飛,“如果采用有300個座位的A330執飛,港龍就可以在不增加航班的情況下擴大運力了! 何錦日表示。
作為雙方利益博弈的結果,航權越來越像一把“雙刃劍”:既擴張了市場,又引入了競爭。在談判中,雙方要做的就是衡量利弊,在放開和保護之間取舍。
而此前各方關注的“延遠權”問題,在此次談判中被“舍”掉。
圖窮匕現
早前,民航總局楊元元曾經透露,內地將會向香港開放“延遠貨運權”。簡單地說,它是指港籍航空公司經營某條國際航線的同時,允許經停內地某城市上下貨后,再飛往第三國的目的地。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內地的航空公司很明白,在航權對等的前提下,內地向香港開放延遠權,就意味著香港同時向內地敞開大門。他們看重的是開辟經停香港赴歐美的航線。這個要求在此次談判中被提上了議程。
但是香港拒絕了這種可能性。因為很明顯,在港籍航空公司經停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無望的情況下,香港與內地開放“延遠權”只能是一場不對等的交換。
這使得“鎂光燈”打在了最后一個關鍵問題上,即哪些航空公司可以獲準經營內地-香港航線的資格。
據香港媒體報道,除了國泰和港龍外,香港的中富航空和港聯航空也被特區政府批準經營內地-香港航線。而在內地,這一隊伍除了三大航空集團外,還被擴充至海航、上航、深航等航空公司。
事實上,內地航空公司對這個市場期待已久。上航的負責人曾經毫不避諱地對記者表示:“一旦國泰直飛上海,上航將立刻提出直飛香港的申請!
如今,它們的愿望得以實現。而更讓人興奮的消息在于,以往內地-香港航線上“一條航線兩家分”的限制可能被打破,據悉,相關部門正在就此進行探討,最后的結果很有可能將這個限制放寬至3~4家。
經營內地-香港航線的航空公司,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將重新排定座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