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核能源是雙面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30日 11:24 中國電力新聞網 | |||||||||
慘劇扭曲花樣年華 在綠色和平組織關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的調查中,有一摞厚厚的文件,記載的全是受到核輻射影響的孩子們。他們有的在爆炸時還很小,有的尚未出生,卻只能在與病魔作無休止的斗爭中度過。爆炸發生時,10歲的核電站子弟奧利西婭照常在上學。她回憶說:“那天很熱,像是夏天。大家被關在教室里,不明白是為什么。此后她患上了嚴重的頭痛,
安娜.普生科,1990年出生在白俄羅斯一個因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而受到高度污染的小村莊。4歲時,她總是無故昏倒,經診斷,她的腦子里有瘤塊。雖然醫生將腦瘤切除,但她的身體沒好轉。后來安娜被政府承認為切爾諾貝利核爆炸的受害者,獲得了證書,代號000358。現在安娜的所有的事情都得別人幫忙。她和家人都被折磨得筋疲力盡。 奧利西婭.紹夫科什塔娜婭患有嚴重的頭痛,有時還會失憶,她不知是否該將這一切歸咎于切爾諾貝利事故。但她對在普里皮亞季長大成人的歲月可是充滿深情回憶,這座小城是20世紀70年代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建造的。奧利西婭現居住于切爾諾貝利以南約110公里的基輔,她吃著碗里的櫻桃餃子(當地稱之為“瓦倫尼基”),停下來說:“真是美妙啊,那是個溫馨的小城,有好多樹木和玫瑰。我們有體育課,我玩手球、游泳,還下跳棋。大家學音樂,我還加入了合唱隊。我的童年很快樂。” 然而就在那個下午,奧利西婭的母親回到家就關上了窗戶。市政工作人員上門發放了碘片,它是放射性的“131碘”中毒的預防藥。媽媽還給奧利西婭喝了一小杯伏特加,蘇聯人普遍相信伏特加可以預防輻射危害。奧利西婭的父親是工程師,那天剛從莫斯科回來,他在那里通過了博士學位考試。頗為諷刺的是,他的論文研究的恰恰是核電站災難的發生概率。父親后來告訴奧利西婭,他在回家途中看到孩子們在水龍沖洗后的路面水洼里戲水。他懇求他們回到屋里去。當時孩子們渾身都被放射物浸透了。 災后三重痛 除皮耶、奧利西婭和安娜外,還有更多的人因這次事故而痛苦不堪。 病痛:前蘇聯媒體透露,爆炸后,周邊地區約15萬人的甲狀腺受到大劑量放射性碘131的嚴重侵害。在烏克蘭,兒童患白血病的機率高出正常標準的4倍。 一輪新的疾病如今可能正在襲擊曾經工作在抗災第一線的24萬名男女。這就是白內障(它也是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的顯著病征),患者人數正在持續增加。更令人不安的是,一項對俄羅斯“清理者”的研究,將20世紀90年代的230例“超常”死亡歸咎于切爾諾貝利事故,死因包括心臟病、白血病和其他癌病。 切爾諾貝利事故和心臟病之間的關聯尚難定論。輻射的沖擊波能損傷血管,但某些科學家認為,“清理者”群體中心臟病發作率的升高更像是酗酒、大量吸煙、壓力和飲食不良所致。然而,“清理者”癌癥病患的增多早就在意料之中,迄今為止的零散病例恐怕只是個開始。白俄羅斯的國家輻射防護委員會主席杰克夫.克尼希斯貝格指出,在原子彈爆炸幸存者中,某些輻射引起的癌癥要20到25年的時間才會發作。他說:“可以說,我們現在才剛剛開始嘗到惡果。” 母親的心痛:因放射性后遺癥,畸形兒童大量出現。這讓無數母親心痛無比。 生活痛:前蘇聯解體后,烏克蘭因經濟發展問題無法定期向切爾諾貝利附近的153個村子供應食品,也沒有任何地方愿意接受這些“生態難民”。他們原本就清苦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明斯克的物理學家米哈伊爾.馬利科說:“心理上的后果一直是毀滅性的。許多婦女覺得,她們會生出不健康的嬰孩,或者生出前景黯淡的嬰孩。許多人覺得自己終將死于切爾諾貝利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災難給世人敲響了一個警鐘――核的危害有多大!誰都不希望看見切爾諾貝利慘劇再次發生,這就需要各國核電站嚴守第一道鎖――技術。技術是核電安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為了防止有人惡意制造這種危害,反恐也是核電站必須嚴守的一關。“9.11”恐怖襲擊后,美國政府馬上意識到了這個危險。華盛頓官員說,美國目前有103座核電站,如果恐怖分子從空中對美國發動襲擊,這些核電站很可能首當其沖。而且美軍曾從“基地”組織的辦公室搜查出含有工程軟件制作出來的美國水壩模型也驗證了這一點。一些精通網絡技術的“基地”組織成員很可能還會繞道而行,對美國核電站等關鍵設施的電腦發動襲擊,借此制造恐怖事件。 目前各國對待核能的態度不一 俄羅斯:開發核能更重安全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慘痛教訓推動核能技術向更安全的方向發展。俄羅斯如今的核電技術與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俄的核電建設在世界居于前列。現在俄共有10座核電站、31個核電機組。按照俄政府的核電發展計劃,2010年前將再建3個核電機組,到2030年核電在國家電力供應中所占的比例將從現在的16%提高到23%。目前俄正加緊研制更安全的第四代核反應堆技術,是國際核燃料市場的主要供應國和核廢料的主要處理國。 德國:通過立法放棄核能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德國展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長年論戰,焦點是德國是否應放棄使用核能。2002年德政府立法放棄核能。去年上臺的大聯合政府繼承了這一決定,計劃到2021年逐步關閉所有核電站。德國目前尚在運行的核電站有17座。 近來,德國國內爭議聲再次響起,矛盾集中于國家能源政策,包括是否延長核能使用期限。爭議的起因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天然氣之爭使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對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感到擔憂。此外,國際油價一再上漲,促使德政府在能源政策上進行全方位的思考。不過,德國輿論認為,德國仍將逐步減少直到全部取消使用核能,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能源緊張“核”以解憂 核能不僅是安全的,而且還是清潔的。化石能源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碳粉、重金屬物質等污染物,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世界各國科學家曾對百萬噸級的煤電與核電站每年向大氣排放的有害物質做過比較:煤電排放二氧化碳約為700噸、二氧化硫約為6萬噸、氮氧化物約為9萬噸、火渣及飛灰約為80萬噸;而在核電生產過程中,以上物質皆為零排放。還有人擔心核電具有放射性,但放射性不是核電所獨有的。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煤渣及粉塵中含有鈾、釷、鐳、氡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煤電所產生的放射性比核電要大100多倍,而且人類難以控制;核電的核燃料少且集中,加上生產核電的技術先進,人類已完全控制了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污染。(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