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贛州市新農村建設的“供電經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7日 14:10 中國電力新聞網 | |||||||||
尹建明本網記者李洪明
從2004年9月以來的一年多時間,贛州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初步探索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新農村建設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在新農
主動介入塑造電網新形象 2004年9月,贛州市委作出《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決定》,當時,許多行業因怕當“出頭鳥”,都處在觀望之中。贛州供電公司領導班子以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果敢魄力,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決定主動介入,積極投入到該市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去。 根據市委、市政府有關新農村建設的相關精神,贛州公司及時召開了專門會議,黨委書記余唯理主動挑起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的擔子,并迅速組建了由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贛州供電公司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分管用電和農電工作的副總經理為常務副組長,具體抓新農村建設工作。緊接著,贛州公司在所轄的各縣(市)供電公司也相應設立組織機構,使全市供電系統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很快形成了由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班子其他成員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隨后,贛州供電公司將農村供電規劃建設和無電村通電等重點工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制訂了《贛州供電公司2005年新農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了企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年度工作目標:一是根據電力的行業優勢和特點,督促各縣供電公司積極參與和配合全市的新農村建設。結合供電企業的特點和優勢,贛州公司提出,在新農村建設實施過程中,配合政府各部門做好新農村社區建設電力方面的配套服務工作,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中,配合做好新村鎮的規劃建設和新村鎮的電網規劃與設計工作,使農村電網達到電網布局合理,供電可靠的要求。在《贛州市委關于一輪(2004—2006)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包鄉扶村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發后,贛州公司選擇崇義縣橫水鎮兩個村作為包扶示范村,以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和創建好班子“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身體力行地推進這兩個村的新農村建設。 贛州供電公司還要求各縣供電公司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密切配合當地新農村建設搞好電力配套服務,并明確,各縣供電公司黨政一把手擔任縣供電公司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健全辦事機構。在一年多時間里,贛州供電公司黨政一把手以及其他班子成員均分頭下到各縣供電公司以及公司在崇義縣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掛點單位,督促指導新農村建設,了解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為工作隊和掛點的扶貧村建設工作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從而使供電企業在當地新農村建設中贏得了主動,塑造了供電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上山下鄉建設新農村 2005年4月19日,中共贛州市委組織部向市委各部門、市直、駐市有關單位發出了一份商函,在相關部門、單位選派萬名機關黨員干部赴基層協助抓新農村建設工作。贛州供電公司雖是中央企業,但接函后積極響應,立即選派了兩名中層干部和兩名管理人員,組成兩個工作小組,分別下到崇義縣橫水鎮兩個貧困村建立了兩個新農村建設包扶示范點,并拔出1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于新農村示范點的建設。供電公司新農村建設工作小組的同志進駐基層村小組后,做到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并選擇“三清三改”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首先在所在村組全面開展“三清”,穩步推進“三改”。實踐證明,“三清三改”是廣大農民需求最迫切、最容易得到實惠、最受農民歡迎的事情,觸動了農民的“興奮點”,調動了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隨后,供電工作小組的同志又以“三清三改”為牽引,不失時機地推進村莊整治和改造,并且探索出了村莊改造建設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莊整治改造型、整體拆舊建新型、社區新村型、自然生態農莊型等。 新農村建設開展后,供電公司新農村工作小組的同志克服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困難,幫助所在村組編制村莊規劃。在搞好規劃的同時,采取疏堵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引導農民到規劃區內建房,拆除“空心房”、流轉宅基地,改造舊村落,建設新村鎮;在村鎮規劃建設中,供電工作小組的同志按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要求,堅持“一個保留、兩個堅持、三個不、三配套”的村鎮規劃建設理念。“一個保留”,即保留農村歷史文脈,傳承客家建筑文化、彰顯贛南客家文化底蘊,注意保護山體、河流、水塘、凸現田園風光,避免城鄉一體化變為城鄉一樣化。“兩個堅持”,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不搞千篇一律。“三個不”,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三配套”,即基礎設施配套、房屋設計配套、社區服務配套。 經過一年的辛勤工作,市、縣領導和當地老百姓都稱贊供電駐村干部改變了所駐村組,原有的“臟亂差”現象,為村民辦了實事好事。如在包扶示范村,供電干部以補助的方式資助推廣棚蔬菜基地,在原有試點的基礎上,擴大種植范圍,讓更多的農民參與,使小康示范村富裕起來了,使那里的農民真正過上小康的生活。供電工作小組的同志還在包扶村改水改廁改路,已修好幾個村民小組的水泥路面,改變了那里交通不便的條件,讓貧困村的群眾有東西運得出,需要的東西運得進,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三個一點”解決無電村通電 在前幾年實施的農電“兩改”中,由于資金存在缺口,贛州市有20%的農村電網未能得及時改造。在新農村建設中,贛州公司對全市的農村電網建設資金缺口情況進行了徹底的調查統計,18個縣(市、區)供電公司均編制了《未實施及需要完善的農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公司及時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審查,并將未實施及需要完善的農網工程情況向省電力公司進行專題匯報。根據統計,全市未實施及需要完善的農網工程資金規模缺口為61605萬元。省電力公司也將農網工程資金缺口問題向省政府、國家電力公司進行匯報,積極爭取資金來源。 為配合新農村建設工作,贛州公司積極向上爭取盡快啟動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截止到2005年底,贛州18個縣(市、區)的縣城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按計劃啟動,已累計完成投資1023.98萬元,其中:新建35千伏輸電線路32千米、改造10千米,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6.69千米,新建改造變臺443千伏安11臺,改造集表5598戶。為配合新農村建設中的線路遷移和整改工作。今年,贛州供電公司配合新農村建設的線路遷移和整改,共投入資金507萬元,新建(改造)10千伏配電線路62.61千米、新建(改造)低壓配電線路168千米、新建(改造)配電臺區2213千伏安/42臺、戶表改造7723戶。為解決無電村問題,贛州公司將壓力變為動力,將無電村通電工作作為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中心工作來抓,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爭取資金來源。同時,贛州公司積極籌集有限的生產經營資金,采取“三個一點”(電網企業拿一點、農民自己籌一點、地方政府補一點)的辦法,解決無電村通電問題。2005年,為配合新農村建設工作,各縣市供電公司都擠出資金用于解決無電村通電問題,例如南康市供電公司已對全市的7個無電村小組進行線路勘測設計,籌集資金204萬元,全力解決無電村小組通電工作。其中赤土鄉三村的紅桃嶺、新地、障背目前已進入了施工階段。 據統計,通過農村“兩改”和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大無電村、無電戶的通電工作力度,截止2005年,贛州供電公司地區297個無電村已解決196個村通電,其中南康、大余、寧都、石城、信豐、全南、定南等8個縣(市、區)已消滅了無電村。 對目前尚未通電的無電村與無電戶,贛州供電公司已做出計劃和安排,在2007年底以內,分步消滅無電村、戶,徹底實現“戶戶通電”,全面點亮贛南農村,為新農村建設真正做到電力先行。 新農村看電 ——贛州新農村建設“供電角色”四方談 本網記者李洪明通訊員郭奕明 打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有兩個地方采用了“紅五星”標志,一個是首都北京,另一個就是“紅色故都”贛州市的瑞金。作為革命老區和我國中部一個以農業為主、農村人口占多數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贛州市近一年多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世人矚目,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猶如當年紅色蘇區的星星之火,向全國“燎原”。 帶著對新農村建設和對新農村建設中供電企業的關注,記者采訪了中共贛州市委副書記王萍、崇義縣委副書記余清華、崇義縣密談村黨支部書記呂昌泰和贛州供電公司副總經理余霜鴻。記者與負責新農村建設的市、縣、村和供電企業四級實踐者就欠發達地區新農村、新農電的話題進行了采訪。 記者:還是在談小學時,就知道中國有個贛州,贛州有個瑞金。以前,在人們的印象中,贛州和瑞金這些地方總和“落后老區”聯系在一起。可在最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全國都在學贛州,尤其是贛州農村的變化,讓人感到欣喜,請介紹一下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好嗎? 王萍:你說得對,貧窮、落后那是以前贛州給人的印象。其實贛州是很美的,因為贛州的森林植被覆蓋率達76%以上;其次是“紅色旅游”經典景觀非常多,例如紅色故都瑞金、將軍縣興國,紅軍長征出發地于都等;再次,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我們把贛州農村過去臟、亂、差的環境整治得很漂亮。應該說,實施新農村建設,贛州從時間上講是2004年9月開始的,這在全國來說是比較早的。 記者:贛州的新農村建設搞了一年多了,請王副書記談談贛州新農村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王萍:過去不少地方對“三農”問題和農村工作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結果按下葫蘆浮起瓢。其實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農村的經濟、衛生、教育、文化、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各個方面。贛州在新農村建設中,是以“三清三改”為切入點的,“三清”就是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即改水、改廁、改路。在“三清三改”取得效果,農民嘗到甜頭的基礎上,我們市委提出抓“五新一好”,即抓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新班子。中央和江西省委在贛州農村調研時,認為“三清三改”和“五新一好”是一個有機整體,總結贛州的經驗,提出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 記者:請問贛州新農村建設取得哪些主要成效,電力在新農村建設中扮演了什么的角色? 王萍:通過一年多的實踐,到目前為止,全市共啟動了4025個村莊整治建設點;完成達410萬平方米;消除了大量的垃圾、污泥和路障,拆除廢棄牛欄、豬圈、茅廁7.9萬間,面積130.3平方米;完成了6718個村莊的改水,改廁10.3萬座,完成通村公路3580公里;臍橙、生豬、蔬菜、花卉苗木等四大主導產業,以及煙葉、工業原料林、草食畜禽、特種水產、竹業、黃雞等六個區域特色產業的規劃基本完成;全市新建立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314個,合作經濟組織總數達到3049個,聯結農戶56.2萬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35.1%;通過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全市共培訓農民52.56萬人次,其中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3.23萬人、職業技能培訓19.33萬人;“一村一名大學生”、“一村一名中專生”計劃順利實施,已招收大學生667名,中專生403名;已創建國家級文明村鎮5個、省級文明村鎮30個,創評“文明信用戶”10.4萬戶;我市首創的“關愛留守孩子工程”在全國推廣。在新農村建設中,贛州供電公司及其所控股的18個縣級供電公司都起到“先行者”的作用。據我了解,贛州供電公司通過農電“兩改”和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大農村供電基礎設施投入,已消滅了196個無電村,為新農村建設解決了用電問題。同時,贛州供電公司及其所屬的縣級供電企業都建立了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抽派得力干部到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全面完成了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展現了電網企業扶貧幫困、回報社會的國企形象。 記者:聽說贛州供電公司在崇義縣建立了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工作開展得如何? 余清華:贛州供電公司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2005年5月份,在我縣橫水鎮的密溪村楊屋村小組和塔下村大路上村小組建立了兩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經過一年的工作,工作組幫助這兩個村完成了“三清三改”工作,并擠出10余萬元資金,幫助這兩個村組的農民完成了村莊建設規劃,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開展了農民知識化培訓,保證了新農村示范點的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據說贛州供電公司楊屋村小組示范點還被推薦為贛州市的重點示范點,請介紹一下這個示范點的特點? 呂昌泰:楊屋村小組是一個偏僻的山區村組,但供電公司的羅允禎書記來到我們村后,一呆就是8個月,和我們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已改造和硬化通戶通組路面100米,新建柴火棚15間,新建雞棚15個,新建圍墻100米,改水16戶鋪設主管道1350米,硬化房前曬坪620平方米,新建花壇4個,為農戶外墻粉刷2600平方米,農房門窗油漆320平方米,并新建了一批公廁。在此基礎上,供電公司還投入資金為村里添置了一臺微機,培訓了26個農民致富帶頭人。通過努力,示范點的新農村建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今,楊屋村小組的道路暢通了,環境整潔優美了,產業發展也出現了好的發展勢頭,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氛圍也更濃了,我們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記者:崇義縣供電公司去年獲得了縣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綜合測評在全縣也名列前茅,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余清華:崇義縣供電公司除了建立了自己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還為全縣的新農村建設出錢出力,在新農村建設中,供電部門每次都走在前面。我們崇義是個山區縣,與廣東、湖南省交界,我們縣有一個村叫竹洞村,這個村的情況我可以向你介紹一下:到這個村要穿越兩個國道,經過江西、廣東、湖南三個省,跨6個縣,必須步行6個小時。但供電部門克服困難,積極為該村通電,做出了巨大貢獻。 記者: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縣供電公司解決了多少無電村? 余霜鴻:根據我們統計,僅崇義縣公司在新農村建設中先后有7個無電村600多戶無電戶實現了通電。首先是解決了上堡鄉均源村、白沙村,楊眉鎮陽春村、思順鄉新地村等4個無電村的用電。為此,縣公司新建10KV線路26.7km,投資44.7萬余元;新建配電變臺210kVA/9臺,投資8.7萬多元;新建低壓四線5.4km,二線33km,投資39萬多元;接戶改造557戶。其次是解決了鉛廠鎮黃雀坳、牛崗子、龍勾鄉吊背坑等3個無電組的用電。其中:新建10kV線路10km,投資23萬多元;新建配電變臺30kVA/2臺,接戶改造52戶。以上無電村和無電組共投資130多萬元。 記者:崇義縣為無電村、無電戶通電就投入這么大資金,那么贛州市18個縣(市、區)的無電村戶的通電投入肯定很驚人,供電公司的壓力大嗎? 余霜鴻:前面王萍副書記說了,在農電“兩改”和新農村建設中,我們已解決了196個無電村的通電問題,這個數字占了整個贛州市無電村的三分之二,資金壓力確實很大,但為了支持新農村建設,我們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提出的“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要求,決心在2007年全面解決無電村、無電戶的通電問題。 記者:在國家電網公司“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工程中,聽說江西省“戶戶通電”一半的任務在贛州,工作難度是比較大的,如果供電部門在實施“戶戶通電”的過程中還搞新農村示范點建設,是不是有點“負重前行”的味道? 王萍:我首先簡單向你介紹一下贛州過去的歷史。贛州的第一個特點是大,在全國都是一個很大的設區市,有18個縣(市、區),850多萬元人口,國土面積達39800平方公里;第二個特點,贛州是老區,瑞金是紅色革命的搖藍,全市共有8個紅色縣市。由于歷史欠賬多,所以我們抓住機遇搞新農村建設,尤其是我們在抓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將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讓農民富起來,農村活起來,農業強起來。新農村建設贛州實行“五新一好”,也就是中央提出的20個字,它絕對不是做某一件事就叫做新農村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一定要做到“三個防止、三個符合”,這是指導新農村建設,是贛州應該注意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業發展也是漫長的過程,不是當年搞了什么培育成了新產業,要有新品種、新農民、新的經濟組織,“三新”推進就能夠把新的產業發展起來。贛州從今年開始,一個是發展經濟,另外做好村鎮規劃、產業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在基礎設施方面,我們整合了涉及到農村的各類資金,將農業、水利、交通、能源涉及到農村的資金捆綁起來,有計劃地投到有規劃的村莊整治中;同時,我們也動員、鼓勵社會各界支持和積極參與,2005年共籌資5.6億元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供電部門為贛州新農村建設和整個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我建議對全市的“戶戶通電”進行有計劃的推進,供電部門提出到2007年底實現“戶戶通電”,這充分體現了電網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市委、市政府將全力支持國家電網公司的“戶戶通電”工作。至于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建設工作,我們希望包括供電部門在內的社會各行各業參與,做到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為新農村、為農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記者:贛州通過新農村建設,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有新的變化,請王副書記談談贛州現在的優勢和展望一下贛州的未來? 王萍:通過新農村建設、贛州老百姓,尤其農村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以電為例,通過電網建設和改造和無電村通電,不僅保證了農村生活照明,許多農村還用上了路燈,老百姓過上了文明的生活,如今農村電視普及了、通訊普及了,老百姓的求知欲望更高了,一些村莊還成了電腦村,這都是電力文明的好處。我個人對贛州的未來充滿信心,贛州地下資源多,有稀土王國之稱,可開采64種礦產資源。黑鎢占全國70%,稀土和鎢都是全國第一;交通方面,除了京九鐵路,贛州還有到廈門、廣東的高速公路,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的航班。還有兩條高速公路07年建成,分別是成廈高速公路,和昆廈高速公路。現在贛州到廣東、深圳只要三個半小時。另外,贛州投資環境非常好,土地資源多;水電資源豐富,一年四季不限電,目前正在建設500千伏贛州變電站,還準備建設百萬級以上的火電廠。總之贛州是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環境非常好,發展前景也好。我們非常歡迎外地游客到贛州觀光旅游、投資。我們希望達到雙贏,希望贛州發展,外地客商的投資者也發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