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高企吞噬航空利潤 博弈8%能否撼動航油壟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11:54 新華網 | |||||||||
新華網上海4月18日電 (記者 馮亦珍) 飽受油價高企帶來的成本壓力,我國多家航空公司近日再次與中航油高層洽商,就航油價格問題進行協商談判。來自民航部門的消息,中國民航總局已出臺《航空煤油銷售價格改革方案(試行)》(簡稱《改革方案》),自4月1日起開始執行。這是撼動中國航油供應壟斷體制的信號嗎? 航油高企重壓,航空公司不堪忍受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1日發布年報信息顯示,2005年航油平均價格為5149元/噸,較2004年上升了39. 38%,由此使東航的航油成本達88.89億元,凈增了25.12億元,增幅達到68.38%。航油價格高企,使東航利潤大縮水。年報顯示,東航2005年的凈利潤已從2004年的5.36億元下降到6000萬元,下降幅度達88.81%。 航油消耗已成為航空公司的最大負擔。從1990年到2005年,我國航油的總消耗量以年均14.8%的速度遞增,2005年全行業的航油總消耗量達930萬噸,達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隨著航油價格持續走高,航油所占的成本也逐年上升。據東航股份公司總經理羅朝庚介紹,兩年前,航油的價格僅為2700元/噸,現在達到5400元/噸,漲價達1倍。在過去,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一般占總成本25%至28%,自去年起上升到40%。航油價格高企大口吞噬航空公司的利潤,使航空公司普遍利潤大縮水,有的已報虧。 航空公司抱團砍價 航油價格略有松動 在航空公司不斷的呼吁下,航油價格體系略有松動。中國民航總局新出臺的《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是改革航空燃油進銷差價,內地航空公司內地航班的航油進銷差價,由政府定價改為以政府指導價為主,民航總局依據供油公司的供油成本、市場供求狀況、航空公司的承受能力等,確定進銷差價基準價及浮動幅度;航空公司與供油公司以基準價為基礎,在上下各不超過8%的浮動幅度內協商確定具體進銷差價。方案實施后,航空燃油的進銷差價從統一的480元/噸,調整到最低230元/噸,最高590元/噸。據悉調整后的進銷差價,最低的是上海浦東機場,為230元/噸。 4月3日東航、國航、南航和上航高層一齊與中航油及旗下的6家供油公司在上海會面,進行價格磋商。4家在上海設基地的航空公司與中航油的供油公司進行長時間的洽談,航空公司希望市場淡季,航空公司微利時期,能將進銷差價下調。所以提出在230元/噸的的基礎上適當下調。但中航油方面表示,比之過去的480元/噸,已經下降了50%,難再讓步。對于230元/噸的進銷差價,雙方談判南轅北轍,中航油一方要求在此基準上上浮8%,而航空公司要求下調8%,雙方僵持不下,談判暫時中止。 雖然,新的《改革方案》,讓航空公司初獲話語權,但是,航空公司仍然“言輕”,處在談判的劣勢。4家公司抱團,力量仍然懸殊。 博弈“8%”,能否撼動中航油的壟斷體制? 我國的航空公司要求改變我國航油供應的壟斷體制已久。 我國的航油供應體制,數十年來一直由中航油一家統一經營,航空公司除了少量的國際航線從國外加油以外,90%的航油都來自中航油。中航油在運輸、儲存、銷售、加注等各個環節都實行獨家經營,扭曲了供求關系和對油價變動的有效預期。航空公司不能選擇供貨商,不能選擇進油時機,沒有規避風險的能力。 中國民航總局出臺的《改革方案》,8%的浮動,對航空公司而言,只是杯水車薪。東航集團總裁李豐華說,航油的漲幅太大,去年東航的航油成本就增加了近70%,即使下調8%,也難以抵銷航油帶來的成本上升。有消息說,新加坡油價上周四已上升到80.12美元/桶,相當于5300元/噸,加上運輸成本、進銷差價等,國內的航油價格預計很快將突破6000元/噸。但是,即便如此,航空公司對此項新政仍然有期待,基準價松動,從統一的480元/噸,下調100元至200多元,也將使航空公司在油價高企的重壓下,稍有喘息。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改革方案》還難以撼動航油供應壟斷體制。近期,因征收燃油附加費、進口關稅下調,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航空公司的成本壓力。東航透露僅匯兌一項,東航去年的凈匯兌收入就達56546萬元。有關人士分析,這可能使供油體制近一時期仍將基本維持現狀。 多年來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航空公司要求打破航油壟斷的愿望日趨強烈。打破壟斷有利于航空公司提高抗風險能力,避免目前的被動局面。航空公司的建議主要是:要求引入多家國內外航油供應商,在競爭中降低價格、提高服務;改革航油的定價體制,從政府定價,轉為政府指導和市場供求關系相結合的定價方式,給航空公司更多的話語權;建議實行“供儲分離”,一家機場的儲油商可以同時儲存多家公司的油料,可以方便航空公司自由調配資源?磥,撼動航油供油體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