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東京記者:錢錚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本人均可耕地面積少,農村勞動力不足,科技在農業領域起著“壓倒性”作用,日中農業農民交流協會副會長梶井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認為。
梶井功介紹說,品質改良、防治病蟲害、土地改良等水稻種植技術在日本已基本普及
,目前日本正在試驗“水田-旱地輪作技術”,以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隨著2005年水稻基因組序列全圖繪制工作的完成,日本各科研機構已正式著手研究水稻基因的具體功能,希望盡早培育出能抗病蟲害并適應惡劣環境的新品種。
在提高作物產量的同時,日本還注意利用環保技術,避免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利用微生物群將農業生產和家庭生活中產生的有機垃圾轉變為堆肥、清除農藥殘留等化學污染、凈化污水的技術已被100多萬戶家庭熟練掌握并應用。活用基因組研究成果,培育能吸收重金屬的植物以凈化環境的相關技術開發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日本,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農業生產領域,農戶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迅速把握氣候變化、病蟲害發生情況以及市場行情等,實現有計劃且高效地生產和出售農產品。
在日本,能綜合應用農業科技知識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家住日本南部宮崎市郊外清武町的正輝就是代表之一。每年他家都要種植一批暖棚黃瓜。一進入11月,通過互聯網從農業綜合信息數據庫中調閱當地的氣象信息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往年宮崎的初霜大致在11月下旬,而網絡信息顯示這一年的初霜預計會提早到11月20日。他又調取過去15年中日本全國77個中央蔬菜批發市場的行情數據,發現宮崎初霜后3天,大阪、神戶等城市黃瓜的售價會漲到原先的3至4倍。
于是,正輝采用摘花、摘芯、肥培管理等生產技術控制黃瓜的長勢,使自己家的黃瓜在11月24日集中上市。這一年正輝家黃瓜的收益是當地其他農家的2至3倍。像正輝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日本農戶廣泛采用生物、機械和信息等領域的各項技術為農業生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