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貨航合并 傳聞背后的猜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6日 16:12 中國經營報 | |||||||||
柴瑩輝 李清宇 近日,中國的航空貨運市場再起波瀾,據消息人士透露,國航旗下的國貨航和東航旗下的中貨航正在密切接觸,商討合并事宜。 因為兩大航空集團的攜手合作幾乎史無前例,二者如果合并成功,無疑將成為我國航
“一家親”傳言 目前,我國經營航空貨運的航空公司可以分為兩個“派系”,一是內資系,一是合資系。其中內資主力是國貨航(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中貨航(中國貨運航空公司)和南航貨運部;合資家族則有漢莎入股的翡翠航空、新加坡航空入股的長城貨運和臺灣中華航空入股的揚子江航空。 但由于內地的全貨航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合資的全貨航又尚未進入運營軌道,因此真正占據我國航空貨運市場半壁江山的,目前卻是大韓、漢莎等外資巨頭。 據消息人士透露,國航和東航兩大航空集團有意攜手,將旗下的國貨航與中貨航合并。這無疑將改變航空貨運實力懸殊的賽事。 東航總裁李豐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了與國航的密切接觸,但強調說“國航并非是東航唯一的選擇”。不過,據國航接近核心的人士表示,雙方的合并計劃已經醞釀了半年之久,并且有望在年內塵埃落定。 據悉,導致合并遲遲沒有蓋棺定論的原因,是雙方都想占據新公司的控股權。為了平衡這種局面,新公司有可能再引入一位戰略投資者,平衡國航和東航的各自利益。有消息稱,這位戰略投資者有可能是中信泰富。 以往我國的全貨航信賴“單打獨斗”,據國貨航內部一位項目經理介紹,目前國內的全貨航有各自的網絡特點,基地在北京的國貨航“主攻”國際航線,基地在上海的中貨航“擅長”地區航線,而基地在廣州的南航貨運部則“偏愛”國內市場。 但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國貨航雖然擁有8架747貨機的規模(其中2架擬于一個月后到位),但據其內部人員透露,在其主攻的中美航線上,2005年國貨航以虧損告終。 導致虧損的一個直接原因,是地理條件的限制。在記者獨家獲悉的資料中顯示,2005年經首都機場運輸的國際貨尚不足上海機場的一個零頭,上海的貨運市場規模要遠大于北京。 國貨航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久前國航負責人曾經公開表示,希望國航實現北京、上海的“雙樞紐戰略”,北京以客為主,上海以貨為主。 另外,在波音貨運市場地區總監湯瑪斯·洪看來,規模先天不足也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因素。湯瑪斯·洪告訴記者,決定全貨航盈利與否的關鍵因素有三個,分別是運營機型、機隊數目和營銷策略,而其中機隊規模更是重中之重,“2架貨機的公司必然無法與10架貨機的競爭,網絡分布直接影響盈利情況。” 規;V求 如果國貨航與中貨航合并后,上述阻礙盈利的因素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 事實上,中貨航也一直打著引入投資者的算盤。中華航空就入股問題,曾經與中貨航進行長達七年的馬拉松談判,但當時的中貨航認為,華航的入股對中貨航的市場、貨機規模幫助不大,“利潤卻要分一些給它”,以此拒絕了華航的橄欖枝,使得華航最終轉投海航旗下揚子江航空貨運的懷抱。 對于中貨航來說,與華航的入股相比,和“門當戶對”的國貨航“聯姻”顯然更具發展。 近年來,隨著新加坡航空、漢莎等巨頭的進入,我國貨運航空公司的市場意識似乎被驚醒。因為以往,航空貨運市場曾經是“被遺忘的角落”。奧凱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劉捷音告訴記者,以前由于中國經濟的制約,我國的貿易量和出口量都相對較小,航空貨運市場的無人問津,塑造了民航業“重客輕貨”的心理。 但是根據波音的統計數字,從全球范圍來看,在過去的20年里,航空貨運市場的增長達到了7.2%,這個數字甚至高過了客運增長5.2%的水平。 中國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近年來,航空貨運成為了各大航空公司新的利潤追逐點,國貨航和中貨航的密謀合并就是一個例子。 目前,上海盤踞著UPS(美國聯合包裹)、美國POLAR、揚子江、長城貨運等若干航空貨運公司,共同分享長三角的貨運盛宴。一旦國貨航與中貨航合并成功,勢必改寫目前的貨運市場格局。 根據湯瑪斯·洪的預測,今后亞洲的航空貨運市場將引領行業的總體增長,其中中國又是最大的一個亮點。未來20年,中國內部的航空貨運市場將保持10.6%的增長,中國-歐洲保持9.3%的增長,中國-美國保持8.8%的增長。 這其中任何一個數字,都足以讓航空貨運公司興奮不已。而國貨航與中貨航此時的接觸商談,也許只是拉開了我國貨運市場格局地震的一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