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預售證遲遲不開售 廣州三成樓盤囤貨抬房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07:42 信息時報 | |||||||||
時報訊(記者 韓淵武 實習生 朱岸林) 五一黃金周未到,廣州許多樓盤已開始啟動營銷策略。但日前記者采訪中卻發現,一些樓盤故意囤積銷售單位,從而哄抬樓價。有行家保守估計,在廣州各區中,每個區至少有2個樓盤存在這一現象,占全市樓盤上市面積的20%~30%。 “禁止派籌”形同虛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廣州一個老城區某樓盤目前雖未出售,但通過3~4月半個月時間的囤積,有超過1200多名買家有意向登記。有關人士透露,目前的定價預計每平方米高達9000多元,足足比原來高出1000元/平方米。 據了解,一些開發商拿到樓盤預售證以后,未及時銷售或以“保留單位”等名義囤積現貨,業內人士稱之為“惜售”。自從去年禁止內部認購、禁止派籌以來,樓盤以前的派籌期、儲客期已轉移到取得預售證以后,所以當前一些所謂“惜售期”實際兼有派籌期、儲客期的功能。 經緯房產高級主任招穎君認為,部分開發商“惜售”的動機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選擇更好的入市時機,如現階段正值清明祭祖,買家入市購房明顯減少,部分發展商開始封盤,將產品入市時間推后至五一或其他適宜的時機;二是摸底,利用這一時期了解客戶的購房需求,為產品定價、制定銷售策略服務。 房地產專家韓世同表示,“惜售”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從而加劇商品住宅市場的供求矛盾,哄抬樓價,給市場的規范與監管帶來一定的困難,對樓市健康發展不利。而且,對發展商來說,雖然短期內可取得高額利潤,但從長遠來看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囤貨對開發商風險大 除此以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惜售”使產品上市時間后移,并有可能與后期推出的產品在時間上“重疊”,從而引發貨多價跌的風險。樓價定得過高,超出市場的實際承受能力,會直接影響樓盤的銷售進度。一位選擇在近期看樓的買家表示,樓價過高并且找不到意向單位,只好等到5~6月更多新貨出來后才決定是否購買。 不過,盈彩美居一位營銷總監認為,“惜售”風險與收獲利潤是成正比的。如果一個企業在回籠資金及產品設計上有超前優勢,或許會以“惜售”手法把握目前良好的市場商機,以便將產品賣出一個好價格。 這位人士還說,在政策風險方面,國家可能會出臺針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而一旦房管局加大“一經取得預售證即要開售”、“禁止囤積產品”等已有政策的執行力度,惜售的發展商及樓盤必然受到波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