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原裝酒項目花落東海鑫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07:40 信息時報 | |||||||||
令張裕·卡斯特酒莊項目成雞肋 時報記者 李星慧 說是張裕“引狼入室”也好,為他人做“嫁衣”也罷,總之法國卡斯特集團最終還是將最核心的項目原裝酒系列選擇了北京東海鑫業商貿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市場唯一戰略推廣商
上周,卡斯特集團與東海鑫業公司在釣魚臺國賓館簽約后,業界震動極大。一時間,各種議論滿天飛。“東海鑫業成了最大的贏家,而張裕曾用重金打造的張裕·卡斯特酒莊項目則成了雞肋。”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認為。 東海鑫業成最大贏家 作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葡萄酒跨國集團,卡斯特2005年營業收入折合人民幣近200億元,這一數字相當于同年中國所有葡萄酒企業銷售收入總和的兩倍。2001年,法國卡斯特集團與中國最大的葡萄酒企業張裕集團合資建立了張裕·卡斯特酒莊,經過張裕公司長達五年時間不遺余力的品牌推廣,“卡斯特”成為中國廣大消費者最為熟知的境外葡萄酒品牌。 卡斯特集團此次出招,是自2001年和中國最大的葡萄酒企業張裕集團合作成立“中法煙臺張裕·卡斯特酒莊公司”以來最大的動作。卡斯特集團兄弟釀酒有限公司總裁馬克·奧利維葉在接受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將對原有的中國市場戰略做重大調整,決定將北京東海鑫業公司作為中國市場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來自世界最有名的波爾多等地區的3500多種法國純正原裝葡萄酒;基于前五年在中國市場的運作,卡斯特葡萄酒在中國已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這些都為法國原產卡斯特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再加上東海鑫業超強的酒水營銷水平,以及在多年的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信任與默契,無疑會為卡斯特的中國之路如虎添翼。 據東海鑫業董事長李偉革介紹,東海鑫業已與國內實力強大的六家著名品牌代理商結成戰略合作聯盟,充分共享各方的一切資源,并共同分享卡斯特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和卡斯特集團強大的資源支持。同時,東海鑫業還組建了一支由全國酒水界營銷精英組成的營銷團隊,力爭用三年時間把卡斯特打造成為國內中高端葡萄酒的領跑者。 張裕進退兩難 法國卡斯特集團中國戰略的突然改變,一下子把張裕推到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眾所周知,1996年后,張裕調整戰略,決心在干型葡萄酒和高檔葡萄酒上迎頭追趕競爭對手;2000年開始,張裕通過大力推廣以解百納和張裕·卡斯特兩大系列為代表的中高檔葡萄酒,成功實現了產品戰略轉型,全面提升了自己品牌的含金量;2005年,張裕更是遠遠地超越競爭對手,奇跡般地成功改制,幾乎將所有歷史包袱都甩到身后;同年,張裕實現超高速增長,全年實現銷售收入三十多億,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紅酒老大。 就在張裕一切都春風得意之刻,卡斯特集團偏偏在此時甩開張裕,另尋“新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估計,5年來,張裕單單花在卡斯特品牌上的市場推廣費用,不下2個億,這些為卡斯特鋪好了通往中國的陽光大道,可以讓他們的原裝酒順暢馳騁。現在,卡斯特突然移情別戀,讓張裕多年的心血和努力都為他人做了嫁衣。 張裕、卡斯特早已貌合神離? 據知情人士透露,卡斯特的變化,并非如人們所猜測的“過河抽板”那樣簡單,這其中有著許多微妙的因素。 2001年,張裕與卡斯特集團在北京簽署了一系列戰略性合作協議:張裕投資參股49%卡斯特集團在河北廊坊的紅城堡葡萄酒;卡斯特投資參股30%于張裕在煙臺福山籌建的張裕酒莊。當時雙方的意圖都很明確,張裕想利用卡斯特的國際名聲迅速奠定自己的高端酒地位,而卡斯特想利用張裕中國老大的地位,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的缺口。 然而,在去年張裕控股權的爭奪中,卡斯特集團意外地輸給了意大利意利瓦公司。“中國是世界上最后一塊大蛋糕,一個中國等于十個法國,卡斯特豈能就此錯失這個最大的機會?”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被張裕放棄的卡斯特絕不會坐以待斃,因為他們還有另一張王牌——原裝酒。 3月19日成都全國糖酒會,張裕召開大型新聞發布會,宣布斥資一個億來建立北京國際酒莊,并與釣魚臺國賓館成立聯合品牌。有業內人士認為,張裕的這些舉動其實是“障眼法”,就是為了逐步弱化及取代張裕·卡斯特酒莊。 相關反應 張裕:與卡斯特會繼續合作 今后市場上將出現“張裕·卡斯特”和“卡斯特”原裝酒兩個品牌,消費者會選擇哪個品牌? 面對這種尷尬,記者聯絡了張裕的相關人士,其新聞發言人表示,與法國卡斯特的合作只是張裕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開端,是探索性的一小步。卡斯特在國內另有發展代理商,并不代表與張裕的合作關系破裂。張裕與卡斯特的高端酒莊將一直合作下去。 該新聞發言人認為,東海鑫業所推廣的卡斯特產品不會與張裕·卡斯特形成直接的競爭關系。“跨國公司在全球戰略布局的時候大多都采取的是競合策略:在汽車行業、IT行業等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領域,很多企業都會同時在中國推廣自有品牌與合資品牌,比如通用汽車和豐田汽車等。但這并不會妨礙雙方之間的戰略合作。這是所有成熟的跨國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必然的理性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