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一季度車市耐人尋味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1日 09:53 金時網·金融時報
雖然汽車產業在3月12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中,首次被列入產能過剩的行列,但從汽車業在今年一季度,尤其是在3月份的表現來看,似乎讓人看不出有任何“產能過剩”的地方,至少在表面上,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部分車型的價格上漲和排隊購車現象,在近期的車市顯得頗為引人注目。比如像寶馬、奔馳、奧迪4.0以上排量汽車均漲了10萬元以上;而像標致206、現代雅紳特、新馬3等新車,都出現了排隊預訂,華晨駿捷甚至在公布價格當天,就宣布預訂已經排到了6月份。在一個競爭日益加劇
、產品總體過剩的市場,這無疑是一種反常現象。實際上,與幾年前車市“井噴”時期一車難求的情況不同,這兩種現象的再次出現,我們都可以給出比較合理的解釋。   從4月1日起,新的消費稅開始實施,大排量汽車的稅率被大幅提高,這是部分車型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部分廠家、經銷商的投機心理,以及部分消費者的集中提前消費,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此舉很可能導致未來幾個月,大排量汽車市場行情的平淡和價格的進一步回落。也就是說,部分車型的價格上漲,屬于明顯的短期行為。相比較而言,排隊購車現象的再次出現,則多少具有一些積極意義,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國內的車價談判機制正在逐漸形成。我們注意到,需要排隊購車的,無一例外都是新車型。新車上市訂單先行的銷售模式,導致了排隊購車的出現。但是,與其說廠家是本輪排隊購車的始作俑者,不如說是在汽車價格的制訂上,各大廠家對市場以及消費者的集體讓步。目前市場上同一檔次的車型較多,品牌相當,廠家可以通過接受預訂觀察市場反應,并在這個基礎上及時進行調整、制訂最終價格。筆者認為,這是汽車市場逐漸成熟的一個體現,但這一做法的實際效果如何,仍有待市場檢驗。   如果說價格上漲和排隊購車現象,都存在于部分車型,還不足以說明今年以來車市的整體表現的話,那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的一組數字也許更具有說服力:今年前3個月我國轎車新車銷售達到89萬多輛,相當于2005年全國轎車總銷量的近三分之一。1至2月,累計產銷汽車105.14萬輛和101.13萬輛,同比增長42.28%和47.75%。其中,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長62.73%和67.61%,連續三年首次出現年初車市持續飄紅。與此相對應的是,各大汽車廠家都紛紛調高今年的產銷目標。從年前、年后披露的產銷計劃看,這些增長數字少則10%以上,多則翻番,有的甚至達到70%。從這些情況看,我國轎車市場繼續快速增長,持續旺銷,哪里有一點兒“產能過剩”的影子?   然而這卻是事實:2005年我國汽車市場整個產能利用率僅為55%,盡管全年汽車產業銷量增長17.9%,但利潤下降52.9%,全年汽車行業平均利潤僅有4%,甚至低于國內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今年自3月初,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宣布旗下全線車型價格大幅下調、最高降幅達1.7萬元以后,各大廠家紛紛跟進,有近30款轎車相繼降價,價格下降動輒超過萬元,一掃前期優惠兩三千、三五千的扭捏風氣。轎車價格競爭前仆后繼,幾乎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這又明明都是“產能過剩”造成的后果。   以上兩種情況,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對比,這種對比似乎又是同一個市場造成的。問題出在哪里呢?   汽車是高投入產業,對相關產業拉動性很大,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也很大,許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車產業列為本地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地方政府的熱情和介入,以及汽車廠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很可能會扭曲或損害他們對整個產業的判斷,尤其是當兩者結盟以后,他們的力量會變得非常頑固,甚至會妨礙到中央政府的政策傳導效果。近兩年來,房地產業的表現就是一個例子。   汽車產業被列入產能過剩的行列,而今年一季度汽車產業的市場表現又令人眼花繚亂,在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我們相信汽車產業在今后的發展情況,將會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