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2000億操練煤變油神話 專家表示成本過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0日 10:48 《小康》雜志 | |||||||||
在中國石油短缺的背景下,“煤變油”無疑是一種化解能源危機的好辦法。雖然“煤變油”還存在著種種爭論,而且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但神華集團還是無法抑制2000億的投資沖動。 文/黃堯
“神華集團的“煤變油”項目一路高歌猛進。2月28日,殼牌(中國)公司、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署諒解備忘錄,三方將在寧夏寧東煤礦使用殼牌的間接煤制油技術進行聯合研究。而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是四十天前由神華集團與寧夏煤業集團剛剛合資合作組建的特大型能源集團。 在此之前,神華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玉卓曾公開宣布,神華集團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煤直接液化油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了工程量的30%左右,2007年將實現設備調試和投產。據悉,該項目是目前世界上首套煤直接液化油項目,也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高風險項目。 據了解,神華集團煤制油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注冊資金20億元人民幣。張玉卓曾對媒體說,“今后15年內,我們在煤制油方面有2000億的投資計劃,預計達到年產3000萬噸油品的能力。” 然而,許多專家對神華集團投資高達2000億人民幣的“煤變油“項目的看法并不樂觀。 “煤”多“油”少的中國現實 中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正在逐步加大。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字,2005年中國進口原油1.3億噸,增長3.3%。商務部預計,在4年之內,中國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年進口量將達到大約1.6億噸,遠遠高于2005年的進口量。按照上述預期計算,中國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將從目前的37%上升至接近50%。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十分突出。 “如果不想讓石油勒住中國的咽喉,中國應該盡快發展‘煤變油’產業。”中國石油大學的一位教授說。 專家認為,中國石油資源較匱乏,但煤炭資源相當豐富。據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發布的統計報告,截至2002年,中國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量達1886億噸,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人均145噸,按人均年消費煤炭1.45噸即全國年產19億噸煤炭計算,中國的煤炭資源可保證開采上百年。因此,通過煤液化合成油是實現我國油品基本自給最可行的途徑之一。 “我國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后,能源行業將受國際市場影響越來越大,所以‘煤變油’等相關替代能源作為一種科研投入和能源戰略中的戰略儲備是合適的,也是迫切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表示。 據了解,無論是直接液化還是間接液化,生產出的油制品都是清潔燃料,含硫量和含氮量都是目前油制品的千分之幾,質量要遠遠優于現在的油制品。因此,對于“煤”多“油”少的中國來說,投資“煤變油”項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神華接手“煤變油”項目 “煤變油”技術最早成形于1930年代的德國。1970年代初,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開始進行大量的煤炭液化技術研究和開發。從1980年代開始,由于國際油價較低,大部分煤炭液化項目被擱置起來。近年來,隨著國際油價的攀升,煤變油重新被一些發達國家提上議事日程。 張玉卓介紹,中國在1980年代就開始研究煤變油,此后的1992年,中國開始進口石油,1993年就變成了原油凈進口國,平均每年增長800萬噸以上,這種情況讓中國開始重視煤變油研究,煤變油的研究在1990年代中期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1998年,國務院將大約110億的煤制油基金劃撥給神華集團,這表明國家將實施煤制油戰略的主要任務交給了神華集團。 煤變油項目之所以落戶神華,是因為神華具備從資源、運輸到銷售的一系列優勢,神華目前用于煤變油項目的煤炭坑口成本僅為每噸80〜100元。 張玉卓對煤變油的產業化前景非常樂觀。2003年他們通過美國能源部做了對比研究。從投資上說,建設同等規模的工廠,在中國投資只有美國的65%;中國煤炭開采成本低,按坑口價每噸100元算,比美國低的多;從人力資本來講,同等規模工廠,按1000個工人計算,內蒙古項目是每個工人一年8萬人民幣,而美國則是8萬美元。他認為,煤變油項目在中國完全有利潤空間。 另外,支持“煤變油”產業化的專家認為,我國“煤變油”技術能達到每桶汽柴油產品的成本在20美元左右,低于歐佩克所定每桶22-28美元的價格區間。況且,煤炭在液化成柴油、汽油的同時,還可以開發出附加值很高的乙烯、丙烯、蠟、醇等上百種產品,綜合效益十分可觀。 “煤變油”受制于油價變化 “目前從技術和市場的角度分析,煤制油項目都不成問題。但是煤變油工業化生產項目從立項到生產大約需要5年時間。5年后的油價誰能預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研究員錢平凡說,“煤變油”產業化能否成功取決于油價的變化,如果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于每桶25美元,在我國建設煤炭液化廠就會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如果油價跌破20美元,煤變油項目將全面虧損。所以,盡管許多國家都進行了技術儲備,而真正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國家卻只有南非。 “目前中國煤變油真正的風險是項目示范階段對潛在風險的忽視及嚴重的商業化傾向。”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煤直接液化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難以解決,“神華集團搞這么大規模的示范項目是在冒險。” 雖然爭議仍然存在,但“煤變油”的產業化步伐明顯在加快。據預計,到2010年,我國用煤炭生產的油品至少將達到每年1000萬噸以上。 正是由于風險大,2004年9月,神華集團與保險公司簽訂了總額達75億元人民幣的保單。 國家戰略不需要考慮成本? “很長一段時間內,以煤炭為原料制油沒有任何優勢,不是新能源發展的趨勢。”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對煤變油一直持反對態度。 “雖然中國煤炭總體儲量不小,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煤炭資源也是有限的。”周大地說,“目前國家用煤炭發電、冶金尚且供應緊張,拿大量煤炭去發展煤制油并不經濟。”他認為,目前原油的開采成本也就是5美元,邊際成本最多15美元,實際上石油供求平衡,并不缺油,目前的高油價是因為存在非市場的炒作行為。 一位反對煤變油產業化的專家認為,解決石油短缺有諸多途徑,用煤制油不如節約用油。按2020年中國有1億輛汽車計算,大概需2.2億噸汽、柴油,需4億噸的原油供應,如果中國的油耗降到美國現有水平,就可以節省1億噸汽、柴油——而如果建設1億噸煤變油項目,需至少投入10000億元人民幣。 另外,目前中國煉制100噸原油,能生產70噸可用的輕質油品(70%的收率),2020年如果提高到75%的收率,按照4.5億噸石油計算,就可增加2100萬噸汽、柴油——而通過煤制油方式,這需要2100億資金投入。 “緩解石油緊張并尋找可替代能源已經刻不容緩。”張玉卓說,“從國家戰略角度講,煤制油有時是不需要考慮成本的,面對能源短缺,中國必須做下去。” “以一種稀缺資源去替代另一種稀缺資源,那是要付出代價的。”周大地說,“開發煤制油技術,做一些努力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以能源危機為借口,做一些違反規律的事情。” 資料 煤變油是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根據化學加工過程的不同路線,煤制油可分為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兩大類。間接液化是先把煤炭在高溫下氣化成合成氣,然后再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為液體油品或石化產品;直接液化是把煤炭先磨成煤粉與溶劑配成油煤漿,然后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作用下直接轉化成液體油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