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沉 太原、晉中、上海報道
4月1日下午,晉中市國土資源局六樓,劉紹兵右耳聽著手機、左手又拿起了桌子上不斷響鈴的電話,眼睛盯著電腦上一行行不斷跳動的數據,嘴里不斷地叨叨著,某某礦和某某礦劃歸到某某礦。
2005年下半年以來,劉紹兵就一直這么忙,因為他是晉中市煤炭資源整合小組16名成員之一。他們負責全市500多座煤礦的整合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績,把全市的煤礦數量壓減了40%。
就在劉紹兵他們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中國煤炭第一大亨神華集團與中國煤炭最大的運銷企業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已經聯手對山西9座產能之和不到百萬噸的小煤礦,進行整合改造,一座年產500萬噸的超級大礦將在此誕生。
每天,小煤礦或被整合或關閉不斷地在山西上演。這種模式已經被國家采納,并將在全國鋪開。上個世紀鼓勵私人開采的煤炭業,現在已開始了一場在政府倡導下,以國有大礦為主力的產業整合運動。
山西走在最前面
4月3日,上海,中國國際煤炭大會在此舉行。山西煤炭工業局局長王守禎說,到2010年,山西將建成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產量分別達到2.8億、1.2億、1.9億噸。同時,打造兩個超億噸、三個5000萬噸以上的超大煤炭集團,屆時全省總量控制在7億噸左右,而大企業大集團的產量將占全省70%以上。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的武清稱,山西省現有合法煤礦3800多座,但具備30萬噸以上生產規模的僅僅占到8%左右,煤炭行業處于“多、小、散、亂”的局面。
3月2日,山西省發布《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辦法》,規定省今年產9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全部進行關閉或整合。截至3月,全省上報整合礦井1406個,這意味著今年山西煤礦數量將減少三分之一。同時規定到2007年,經整合后的煤礦生產能力不能低于30萬噸。
山西兩年前就邁出了大集團戰略的步伐,目前已經組成了同煤、焦煤兩大集團。大同是山西第一個完成大集團戰略構想的企業。該集團董事長劉隨生表示,大同煤業集團已經整合了一批地方中小煤礦,現在該集團年產超過了6000萬噸。根據記者了解,大同煤業集團已將太原以北的動力煤生產小煤礦幾乎全部整合。而另一個大集團山西焦煤集團董事長杜復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集團目前年產煤超過6000萬噸,到2010年產量一定超億。這期間他們已經先后兼并了地方12個小礦,新增資源10億多噸。
在全國煤炭資源整合的大浪中山西第一,在山西省晉中第一。晉中市煤炭資源整合小組成員郭樹林提供的資料顯示,截止到3月底,晉中市煤礦已經由整合前的506個減少到302個,減壓比例為40%,整合后的產能增加了8%。郭樹林說,他們堅持的原則是“關小上大,淘汰落后”,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對中、小煤礦實行聯營、兼并、參股、收購,組建新的煤炭集團。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建成一到兩個煤電企業集團。
記者在晉中采訪時了解到,當地鼓勵大礦收購小礦的做法,如沒有大礦收購也贊成小礦之間聯合組建新的煤礦。而在山西收購一個小礦的最低成本是一千萬為底線,這樣很多民營小礦無能為力,只好等待被兼并或重組。而國家在政策上鼓勵國有大礦擴張,并在資金上給予傾斜。今年年初,中國工商銀行與大同煤礦集團簽訂合同,決定給該集團融資450億元,用于擴能。
從“有水快流”到回歸國有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為了盡快開發煤炭資源,實行了“有水快流”政策。1983年11月,煤炭部公布了《關于積極支持群眾辦礦的通知》,國家對煤炭資源管理實行放開政策,政府允許私人從事煤礦開采。一時間,出現了國有企業辦煤礦、商店辦煤礦、學校辦煤礦、政府辦煤礦、農民也辦煤礦等,大家一起辦的局面。在“有水快流”最火的時候,山西省煤礦最多達到一萬多家,而全國達到八萬多家,小煤礦遍地開花。
一些專家認為,“有水快流”雖然拉動了地方經濟,使一些貧困縣也因此脫貧,但“有水快流”使國家對基礎能源壟斷的地位被打破,后果是使煤炭資源的“有序開采”遭到破壞、安全隱患大量存在,最重要的是煤炭運營“良性機制”遭到破壞,國有大礦受到強烈沖擊。煤炭產量不斷增加、價格下滑、庫存增加、生產嚴重過剩,造成了煤炭行業很長時間內經營集體低迷。那時,山西煤炭庫存積壓最多時達到五千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煤炭業最為開放,國有煤企生存壓力最大的時期,國有煤礦也從未向民間資本打開過大門。
2005年8月8日,山西在全省開始推行煤炭資源整合,鼓勵“大并小”的大集團戰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能源研究所王宏英所長說,這次整合就是要改變門檻過低的問題。有業內專家稱,這是對上世紀我國煤炭行業“有水快流”政策的“糾偏”。
從山西到全行業
上周,安監總局、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1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規范煤炭資源整合的若干意見》,《意見》稱,到2007年末,我國將淘汰年產3萬噸以下的煤礦,而山西、內蒙古、陜西三個主要產煤大省,經整合后年產不能低于30萬噸。
4月3日,在中國國際煤炭大會上,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顯政說,在“十一五”期末,我國將建成13個煤炭基地,生產能力將達到17億噸,占我國同期煤炭生產能力的78%。他說,國有大礦要以資產為紐帶,通過收購、控股等形式,兼并、重組、改造、提高中小煤礦。到“十一五”末,我國煤礦數量將減少到1萬個左右,但產量將達到26億噸,主要是走大集團的戰略。
“集中應是好的趨向,”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理事長蘇立功說。不過他說,我國各地小礦井多是私人承包,而現在正是煤炭價格走高時期,這個時期國家整合小礦,小礦主可能有情緒、不愿意。
《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辦法》規定,所有煤礦在生產之前必須對礦區資源進行購買,年生產能力30萬噸以下的煤礦,也不再獲得批準。這對很多私人礦主來說,是道門檻,很多人將被擋在門外。煤炭經營生產的國家壟斷局面漸出雛形。
“這就是說,任何人開礦都要先拿出相當數額的投資購買資源,而不像以前無償使用!蓖鹾暧τ浾哒f。
30萬噸門檻使很多小礦必須擴能,否則就要關閉或整合。同時,小礦主要交納資源價款,這對一些資金不夠雄厚的小老板來說,是件難事。要繼續經營就需要再投入大量資金,否則無法再進行煤礦生產。所以占據山西小煤礦很大比重的溫州投資商,為此紛紛撤資、離開山西。
太原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太原地區的古交市以前有很多溫州人在此投資煤礦,可現在大多數溫州人都走了,剩下的只是投資款項多、撤不了的一些溫州商人。為此,記者去了位于太原市金港中心的“浙籍礦山井巷企業聯合會”調查。結果金港中心服務人員告訴記者,溫州人是在酒店有專門的房間,可是已經很久沒有溫州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