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中石油中石化借油價擴張 碾碎半數民營加油站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8日 11:1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劉長杰 實習記者 張向東 長春、沈陽、北京報道

  “國營油企的旗幟已經插遍中國。”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康陽順說。

  數據證明了這一點。2005年,中石化在控制了國內近30000座加油站的基礎上,再收購加油站1200座,其國內零售市場占有率也借此上升至約55%;中石油也擴張強勁,國內加油
站總數達到18164座,零售市場占有率達到約32%。

  20000座加油站的數量,只能拿到不足15%的市場占有率,在民營油企逐漸黯淡的星光背后,是逐步崛起的壟斷身影。

  民營油企13年

  “13歲的企業,如何與50歲的企業比高度?”康陽順這樣描述民營油企和中石化、中石油(下稱“兩大”)的市場關系。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國內石油零售市場第一次出現了政策松動。當時,各省的石油公司基本是在各省經委管轄之下。由于屬于地方管理,因此在審批終于“開口兒”的形勢下,民營加油站開始迅速進入。

  1993年之后的5年間,是民營油企的幸福時光。由于在體制上、管理上既有的優勢,民企在市場上迅速擴張。截至1998年,在全國8萬多家加油站中,60%以上為民營油企所控制。以吉林為例,該省同期2600多座加油站中,國營的800多座,其余的都是民營。

  1998年,石油體制改革,“兩大”公司由原石油部、化工部轉制而成立。以加油站為主的零售終端,也由此劃南北而治:長城以南歸中石化,以北歸中石油。

  “當時,沒有人在乎‘兩大’的成立,因為不缺油。”沈陽沈遼路加油站的一位林姓負責人說。

  當時“兩大”的推銷員經常光顧他的加油站,不但給予他小恩小惠,還央求他將5千噸的年度購油計劃“提升”到1萬噸,以便幫助其超額完成售油任務。與此同時,不屬于“兩大”系統的地方煉油廠,也以低價來競爭民營油企的銷售渠道。

  占據大半棋局的民營油企,陶醉于滾滾油財。

  “兩大”成立后,悉數收編了各自為戰的省石油公司,并實施垂直管理模式。由于管理體制的逐漸理順,效益日漸顯著,“兩大”借此開始了他們的擴張之旅。

  與此同時,以安全隱患嚴重、經營偽劣油品、偷稅漏稅等等問題為由頭的加油站清理整頓,也隨之展開。幾年的整頓之后,數萬家加油站的經營資格被取消。

  除了新建自己的加油站外,“兩大”開始逐步整合地方煉油廠,從而達到控制源頭的目的。

  以中石油為例,原來隸屬東北三省的數家地方煉油企業,由于效益不佳,最終陸續被中石油間接控制。地方煉化原本可以自由供給市場的石油,旋即成為中石油的囊中之物。由于對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是考核地方官員的重要政績指標)和利稅的雙重需要,這一控制行為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占據大半市場的民營油企,逐漸失去了油源和批發價格的雙重優勢。

  2002年,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國內的石油零售市場即將對外資開放,“兩大”由此打破固守的銷售區域,開始相互滲透擴張。為爭奪對方的終端銷售市場,“兩大”紛紛采取了自建加油站和允許民營油企加盟兩種方式來進行市場推廣。

  由于加盟“兩大”后,有了油源的保證,暫時緩解了“油源困擾”的民營油企,盡管偶爾面臨“吃不飽”的境遇,但大多數仍然可以繼續經營。

  然而隨著全球石油緊張時代的悄然來臨,民營油企“牽手巨頭”的理想迅速成為明日黃花。

  “兩大”借勢擴張

  民營油企的命運真正轉折發生在2004年。這一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原油供應也不穩定,而急速擴大的國內市場,需要依賴更多的進口油保證需求。

  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加盟“兩大”的民營加油站在向“兩大”申報需求量時,經常得到“油源緊張,限量供應”的答復。“供給量只是需求量的一半是經常的事情。”

  民營油企與“兩大”之間的特許經營模式是不完善的,更多的是一個供油協議。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油品營銷與加油站管理所所長王旭東說,他們之間的關系,具體簽多少年,交多少錢,都是談判出來的結果。到了協議規定的年限或者中間出現了違約行為,都是可以中止合作的。“兩大”也都是企業,當出現資源緊張或者復雜的市場情況時當然首先考慮自己體系的問題。

  2005年夏,油荒蔓延全國,在中石油的努力下,東北沒有受到油荒的大面積沖擊。以沈陽為例,中石油旗下130多家直營加油站全部可以得到足量供應,而特許加盟站卻經常缺貨,甚至出現過“無油可加”的窘境。

  因為油源緊張,有些加盟油站甚至從“兩大”按零售價格拿油,這直接導致加盟油站虧損。

  無油和高價,讓許多民營油企從2004年開始,就選擇出售自己的加油站,從而退出了市場。

  2006年初,隨著中石油以安全為由,宣布與民營油企解除特許經營協議,“兩大”與民營油企的“友好合作”正式結束,變賣加油站更是蔚然成風。

  而前來接盤的,幾乎都是“兩大”。

  也有例外,在長春,由于有眾誠、中潤、春城等實力較強的股份制公司存在,因此很多民營油企多了另一種選擇,那就是加盟這些企業,謀求生存。

  4月4日,坊間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要“賣身找東家”的傳聞,得到了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的證實:新東家中海油將收購該公司的22座加油站以及上海的若干油庫。

  “資源是壟斷的,沒油;油價是倒掛的,賠錢。”星城的這位人士如此干脆利落地解釋要賣掉公司的原因。這家成立于1996年、頗具規模的民營石油公司,在2005年7月被舊東家中石化“斷糧”之后,最終委身中海油門下;而星城付出的代價,就是拿出逾50%的股份換取中海油較為穩定的油源。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這位內部人士用哈姆雷特的語言描述星城的境遇。事實上,星城所遭遇的,只是全國已逾20000家民營石油企業的一個縮影。

  2005年,中石化全年發展加油站1200座;中石油的情況是與“九五”末相比,加油站從11350座增加到18164座。“兩大”的戰略布局已然到了收官階段。

  “上門賣身”

  2006年年底,國內石油銷售行業將迎來對外資開放的大限,屆時,按照入世承諾,國家將對外資全部開放石油零售業務。有知情人士透露,為了共同控制市場,“兩大”非常希望能更多地收購民營油企,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國內石油市場份額。

  “兩大公司的手段也確實變了,原來他們是以搶占加油站點為主,現在則是以斷油為主。”湖南新華聯國際石油公司貿易部經理黃靖說,在現行的體制下,“兩大”既當裁判又當球員,既是競爭對手,又是供貨商,這些都會導致整個市場的不公平。

  “兩大”只把民營油企當成他們的用戶,而不是戰略伙伴。康陽順遺憾地說,除了整體收購外,“兩大”似乎就不能夠通過談判,用參股的方式來解決加油站的經營問題。

  “我就在等,堅持撐到年底,等到外資來了找我們。”四川省四通石油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遠輪對記者稱,“到時候,就算是投奔外企,也不愿意再在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門下忍氣吞聲。”

  現在看來,大部分“挺過來”的民營油企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甚至有點翹首以盼“外資快些到來”的味道。

  然而目前的情形是,“李經理們”在剩下的8個月或者更長的一段時間里,可能要忍受缺油和倒掛的痛苦。上海星城的那位內部人士更是預測,目前環渤海地區的好多民營油企都已經快撐不住了,估計到6月份,“上門賣身”的情形將會進入高潮。“政府的態度是很明顯,即與其到時候讓外資買去并控制國內部分民企的石油供應,還不如由我們國家自己人來控制。”他說,“只是不好說出來而已。”

  王旭東說,“兩大”沒有責任管民營油企的死活,因為他們是企業,不是國家部門;民營油企的處境,是國家體制造成的,主要責任不在“兩大”。

  然而壟斷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來自韓國的經驗表明,適度競爭的石油零售市場,有助于國家

能源價格的穩定。這個面積和吉林省差不多的國家,光大型的民營石油公司就有5家,其他的小公司還有若干,而原屬國家的那個石油公司,因為效益不佳轉售給鮮京石油。

  “重要的是法律沒有規定‘兩大’不能做什么。而這兩個控制石油上下游產業一切環節的壟斷型企業,對我們國家未來的能源發展不利。”康陽順說,“如果你把給‘兩大’的特權,給任何一家民營油企,那么結果是一樣的,他甚至想獨占市場的野心更為突出。”

  (本報記者汪雷、勾新雨對本文亦有貢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5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