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買欲搶占家電零售通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30日 11:06 中國產經新聞 | |||||||||
以區域戰略并購五星電器 百思買欲搶占家電零售通道 CIEN記者 陳淑亞 報道
3月14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報道說,美國最大電子產品連鎖店百思買Best Buy 為了順利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正在就購入五星電器部分股權事宜進行談判,并選擇瑞士信貸作為交易顧問。 CIEN記者就此詢問百思買駐亞太總部,外聯部何小姐以“不清楚,忙著開會”為理由,匆忙掛斷了記者電話。 然而早在今年1月,五星電器董事長汪建國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透露:“百思買曾與五星電器接洽,打算買入五星電器股權。” 只是當時,汪表示購買股份一事并無最新進展,百思買只是表達了購買意向。 據內部人士透露,此次談判實際上已進入最后的收尾階段,從今年2月上旬談判就在嚴格保密中開始,兩家高層已有過親密接觸,但具體的交易規模和形式尚未確定。 如果這次交易成功,據悉,這將是外國零售商首次大舉涉足年銷售額達630億美元的中國家電市場。 早有預謀 百思買集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和分銷服務商。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家電市場容量約5000億元,2004年以國美、蘇寧為首的中國幾大消費家電零售商的銷售總額不到1000億元,占整個市場份額的25%左右,國內二三線市場仍是零售連鎖企業的空白,這種潛在的市場讓外資有了分享這塊大蛋糕的機會。 中國電子商會市場發展部主任柳玉峰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指出:“對于百思買本身進入中國市場,是早有預謀的,它是在分析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市場情況后的通盤考慮。其以前的目的是采購,而現在的目的是要占有一定的市場。” 據悉,早在2003年百思買就將其亞太地區總部設在了上海,并通過環球資源等中介機構在華進行大宗商業采購。預計今年百思買將在華采購約10億美元。 而此次百思買與中國第四大家電連鎖商江蘇五星電器進行的談判,交易規模和形式雖然尚未確定,但業內人士普遍解讀為百思買曲線進軍中國零售終端的一種嘗試。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教授表示:“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如果采取老老實實一家一家開店的方法,時間上已經不允許。很多外資零售業在中國沒有店,但是一旦通過并購,就會迅速獲得進入的通道。” 理性競爭 百思買的進入,會成為中國家電零售業的家樂福嗎?業內疑慮重重。 “不應把家樂福在中國的成功,簡單地復制到家電連鎖行業”,大中電器廣宣部經理張詠,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指出,中國家電連鎖業有其自身的特點,發展到今天,已經相當成熟,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國消費文化的狀況。在品牌塑造、產品價格、服務功能等一系列方面也不等同于一般的零售業。外資的進入還有可能帶來“更加理性的競爭”。 蘇寧電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層領導,在接受CIEN記者采訪時表示:“蘇寧更加關注的是自身的發展,做好人力、物力、儲備等各方面的工作,全身心地致力于規模化、品牌化的目標。”不過他同時指出,對于中國的本土企業來說,百思買以及未來外資電器連鎖企業的進入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同時競爭的層次也會有所提高。傳統的價格戰將演變為在資本品牌、管理能力等綜合能力方面的較量。 柳玉峰也指出,百思買在經營的模式上與國內的家電連鎖行業是有錯位的。它的進入并不會立即對中國現有的家電零售格局形成巨大的沖擊。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企業還停留在以低廉價格為導向的階段,百思買所倡導的以服務為導向、擴大在線交易比重的模式不可能在中國迅速推廣,同時中國市場很廣闊,現在百思買所要達到的理想狀態:占據空白市場,與本土企業實現雙贏。 而之前CIEN記者在采訪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時,郭戈平會長也曾指出,對于外資零售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企業不應一味叫喊“狼”來了,而應緊緊抓住這個看似充滿挑戰的機遇,不斷地壯大自身的力量。 各有所得 CIEN記者就此次購股事件采訪五星電器公司時,然而無果而終,記者撥通電話后對方一直保持沉默,不作任何表示。 五星電器,2001年開始嘗試家電連鎖業,利用自己在江蘇的特殊優勢,在二三級城市實施擴張的計劃得以成功,完成了在江蘇的布局。并將江蘇模式復制到浙江、安徽等臨近省份。現在家電賣場規模達130家,門店網絡已覆蓋南方8個省區。 2005年,家電零售行業在一線城市瘋狂跑馬圈地。然而,遠在南京的五星卻按兵不動。事實上,據知情者介紹,五星電器一直生活在國美、蘇寧的陰影中,由于資金等原因,五星電器一直未能進入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 此時,百思買已在中國韜光養晦達3年之久,它與在“美蘇”包圍下迫切需要資金擴展勢力的五星電器相遇了。一方需要的是成熟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需要的是巨額的資金注入。二者一拍即合。 業內人士分析,對于百思買這樣的國際巨頭來說,從區域性企業開始的并購是物超所值,無論是從成本控制還是供應鏈效率上都是最佳選擇。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開展超大規模的并購是很困難的,公開競標會推高收購價格,而且往往遭遇政府控制。小規模收購資產定價常常偏低,性價比相當高。收購可以既不包括大規模裁員,也不涉及管理層變動。對于大宗交易來說,這些事情往往更難以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