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澳鐵礦石漲價理由不成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02:23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上海證券報 記者 徐虞利 長期協議礦不再是漲價"標桿" 北京消息 本報18日有關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官員就鐵礦石談判接受采訪一稿刊出后,21日,國內知名鋼鐵研究機構北京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致電本報記者,以事實指
漲跌應由供求決定 目前,國際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談判仍處僵持階段,三巨頭堅持漲價的一個主要理由是現貨價格比協議價格高,協議價格應向現貨價格靠攏。 從長期協議礦與現貨價格的比價關系表來看(長期協議礦是巴西礦和澳大利亞礦,印度礦為現貨礦)。1997年至2005年9年間,有6年時間現貨礦價格低于巴西礦價格,幅度在2.3%至14.2%之間;3年高于巴西礦,幅度為7.5%至29.5%(詳見表格)。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鐵礦石市場供應緊張局面的改善,印度礦一路下跌,到了2006年1月,印度礦比巴西礦低16.3%,比澳礦高16.8%,現貨價礦與長期協議礦的比價基本上回到了1997年至2002年間的正常范圍。 徐向春指出,長期協議礦因此不再是漲價的"標桿",倒是有關降價的問題應當提上議事日程了。1997至2002年,其中4年協議價格上漲,2年下跌。鐵礦石價格漲跌基本上是與鋼材市場價格的漲跌趨勢相同。 歷年的長期協議價格談判表明,鐵礦石價格漲跌主要是根據鐵礦石供求形勢和鋼鐵市場變化來決定,并非所謂的向現貨價格看齊,如果向現貨看齊,前幾年協議價格將會更低一些。 長期合約與現貨合約有本質不同 眾所周知,長期合約(協議)與現貨合約有本質的不同。企業間長期交易關系的建立,實現了長期穩定的大批量交易,弱化了市場固有的不確定性的影響,使交易者省卻了頻繁地到市場上交易所需的尋找信息、談判、資信調查、簽訂合同、承擔風險等費用,節約了市場交易成本。 徐向春表示,長期交易追求交易雙方長期共同利益最大化,使利益沖突轉變為利益協調。 暴利現象不可持久 1997年到2001年,全球范圍的經濟低迷導致鋼材需求嚴重萎縮,鋼材價格下跌,國際上很多大型鋼鐵企業出現虧損。1997年至1999年,中國鋼鐵行業銷售利潤率連續3年低于1%,基本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態。 徐向春說,在此期間,國際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作為買方,鋼廠處于強勢地位。為了維持長期合作關系,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鋼廠在談判中并未采取殺雞取卵的策略,長期協議價格保持了合理價位,始終沒有向現貨價格看齊,為鐵礦業渡過難關作出了相當的犧牲。而現在從事實數據看鐵礦業是不折不扣的暴利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