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零售業 > 正文
 

外資零售巨頭大肆圈地 中國便利店行業絕處求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9日 23:09 中國經濟周刊

  2月,商務部解凍外資商業特許經營業務,便利店全球老大7-11拿到首張批文;緊隨其后,三類外資商業企業審批權正式下放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被放權的正是便利店等小型賣場。政策閘門放開,覬覦已久的外資零售巨頭們圍繞便利店而展開的“圈地”戰已揭開大幕。而與此同時,在政策庇護下仍然生存艱難的內資便利店,顯然還沒有做好應戰準備。

  一邊是全行業虧損現狀,一邊是外資零售巨頭大肆“圈地”

  ★《中國經濟周刊》見習記者 孫冰/北京報道

  政策“攪動”便利店市場

  日前,商務部下發了《關于委托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審核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將單店面積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區店、便利店的審批權限下放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這實際上是進一步降低了外資進入商業領域的門檻。”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就整個便利店行業而言,這無疑是個利好;但也意味著這一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慘烈,特別是對相對孱弱的內資企業而言!

  外資企業在中國零售市場已馳騁多年,但在便利店領域一直受到政策的束縛。隨著政策閘門放開,大批的外資零售企業都意欲在這一市場上強占一席之地。目前,全球排名前幾位的便利店集團,如日本7-11、全家、羅森、美國OK、AMPM都已進入中國,并展開強勢的“圈地運動”。

  同時,原來以超市、大賣場為主的零售企業也表現出對便利店市場的濃厚興趣。據了解,沃爾瑪已搶先一步在深圳開設了兩家社區店。另據家樂福內部人士透露,3月1日下放零售店審批權之后,該集團將會借其旗下的冠軍超市和迪亞天天折扣店這兩種業態擴展它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攪動便利店市場的消息絕非僅此一條。1月12日,商務部條法司司長尚明稱《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正在國務院進行后期審查,該條例將允許外資零售企業進入特許經營市場。2月14日,世界最大的便利店連鎖集團7-11宣布,其發展特許經營業務的申請已經獲得商務部批準,成為首家獲準在華開展該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

  7-11的中國攻略

  1992年,世界便利店一號巨頭7-11首次進入中國內地;2004年,在東直門開出北京首店。盡管7-11一直宣稱北京是其在中國發展的重點,并揚言要在2008年之前開店350家,但就在當年,開店50家的計劃只實現了10家;2005年,計劃開店100家,只完成了不到30家。躊躇滿志的7-11不僅發展速度遠遠低于預期,而且兩年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7-11的虧損主要是由于(做直營)前期投入非常大,每家店的投資都在一兩百萬。很多是做樣板店。” 著名便利店業態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江明博士告訴記者,“開直營店,贏利并不是主要目的,它是希望大家看到便利店這個業態非常好,店鋪是非常直觀的宣傳方式。”

  “7-11在日本的單店日營業額只要達到4000-5000元,就可以贏利。而現在北京的單店日營業額已經達到1.4萬元左右,但是卻是虧損的。這主要是因為店數太少,導致成本過高!秉S江明說,“麥當勞在中國只有100-200家店的時候,也是虧損的,這是同樣的道理。”

  國信證券的分析師譚麗也持相同的看法。她分析稱網絡的鋪建尚處于起步階段,遠未達到規模經濟是7-11北京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

  不過,隨著7-11獲得特許經營牌照,上述問題將迎刃而解。依靠其殺手锏——加盟,7-11將可以低成本在中國市場上辟疆擴土,構建營銷網絡,同時收獲規模效應。7-11的中國戰略已漸漸清晰。事實上,7-11方面也從未掩飾過自己的野心:“我們來中國的主要目的,是進行特許經營而不是開直營店!

  內外資便利店差距甚遠

  “這小超市跟這挺方便的,家里臨時需要點什么出來就能買到。”剛剛從一家“快客”走出來的劉阿姨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手里的塑料袋里裝著一瓶醋和一份報紙。劉阿姨所稱的“小超市”,其實是位于美術館東街的一家“快客”便利店。相對于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小店顯得比較冷清,經營的商品多為食品飲料,也有一些日常用品和煙,唯有進門處待售的報紙,顯示出一點便利店的味道。不遠處還有一家差不多大小的便利店,經營模式大同小異,商品價格都比大賣場稍貴,而且都沒有任何自有或自制商品。

  在科學院南路7-11新科祥園店,記者卻看到另一種便利店的景象:傾斜式的冷藏柜可以自動整理排面;液晶電視不停播放著商品廣告;三臺收銀機方便顧客快速結賬;店內的裝修非常漂亮,甚至還裝有與公安聯網的報警系統。

  店里的人氣也不錯,經營的商品除了食品、飲料、煙酒、日用品外,最具特色的是有很多自制的快餐和熱食。如“好燉”,類似中國的麻辣燙;盒飯,中餐日餐都有,品種多達6-7種,而且價格適中,口味很好;也有熱氣騰騰的包子、蒸餃,甚至還有油條、豆漿(永和)。開放式冰柜中有各種沙拉、壽司、飯團,品種多但價格都相當便宜,口味一點都不比一般的日本料理店差。令記者驚訝的是它們的保質期都是4個小時。

  據記者了解,7-11在北京的一些店鋪都已開始提供代收電話費、手機費、水電煤氣費、彩擴沖印、干洗衣服、代售彩票、演唱會票、旅游票、代銷報紙、雜志等便利服務!7-11便利店是永不打烊的街角風景和顧客貼身保姆”這是記者在一家店內看到的。

  全行業虧損的生存現狀

  “內憂外患,如果要形容我國便利店行業的現狀,這個詞再恰當不過了!毖芯勘憷甓嗄甑狞S江明博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據今年2月24日商務部公布的05年全國連鎖企業調查顯示,去年我國便利店前30家連鎖企業的銷售額和店鋪數增幅明顯回落,分別下降14.1和8.9個百分點。

  更為嚴重的是,被各界看好的連鎖業態—便利店,一直身陷虧損泥淖。各地便利店普遍虧損的狀態已經持續多年,連發展較好的上海、廣州也未能幸免,05年北京甚至出現了全行業巨虧!吨袊洕芸窂穆撊A快客北京分公司耿副總經理處了解到,這家本土便利店老大上海百聯集團旗下的分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800萬元,從2003年開店至今累計虧損已有4000萬元。超市發商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震也坦然承認目前的虧損狀況。

  對于便利店的全行業虧損,許多人歸咎于中國人的消費水平還達不到美日的程度,所以對便利店這種消費方式無法接受。但黃江明卻認為,中國便利店只引進業態,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商品開發是造成虧損的根本原因!艾F在很多便利店只是營業時間比較長的小超市,營業長導致成本過高。和超市賣的東西差不多,價格又不便宜,消費者當然不去!

  據介紹,便利店和超市不是一種業態,不能混為一談!俺薪洜I的是家庭生活用品,不是針對個人消費;而便利店是為個人服務,滿足個人沒有計劃的、臨時性的消費。像美國的便利店以食品服務為主,日本的便利店以快餐為主。” 黃江明認為人們是有臨時性需求的,只是便利店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才遭到消費者的拒絕。

  那么,面對資金、經營、管理均占優勢的7-11們,物美、快客等內資企業是否只能束手待擒?黃江明的看法比較樂觀,他認為目前我國的便利店業才剛剛起步,市場空間還很大。外資發展再快,也無力在短期瓜分完整個市場。而且,國內便利店業目前的虧損并不是因為外資企業的強大

競爭力造成的。“與狼共舞雖然不可避免,但尋找可靠的贏利模式才是內資便利店發展的關鍵。”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12,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