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電力 > 正文
 

電力規劃進行滾動調整 電價信號引導合理需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8日 12:37 經濟觀察報

  特約記者 程洪瑾 本報記者 薛惟中 北京、武漢報道

  “讓市場的歸于市場”,“讓規劃的回到規劃”。這是多位參與電力“十一五”規劃的專家們所提出的意見。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根據全國人大剛剛通過的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組織相關機
構對《電力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滾動調整”。“滾動調整”即根據電力供需形勢和國家整體需要進行的調整。上述規劃已于去年獲國務院原則通過。

  從2000年的“三年不上火電項目”到2004年的“批發”建電站,再到目前的“供需拐點”,電力行業一直在短缺與過剩之間搖擺。

  “電力寧可過剩”

  據國家電網公司預測,2007年我國電力供需將實現總體平衡,但“十一五”期間用電依然保持增長勢頭,年均增長速度在7%-10%之間。

  相應的,我國電力工業“十一五”規劃安排投產規模為1.65億千瓦左右。投產大中型項目1.5億千瓦左右(年均投產3000萬千瓦)。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說:“十一五”期間電力市場供求形勢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中國電力最近一次從短缺到富余的轉換只用了三年。在電力裝機方面,從2002年底全國電力裝機3.5億千瓦,到2005年底激增至5億千瓦。僅2004年一年就新投產機組5100萬千瓦,差不多相當于新中國頭30年投產的總和。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全國電力需求減速,連缺電最緊張的華東,也出現了電力裝機過剩的聲音。

  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從去年起,全國所有裝機在60萬千瓦以下的火電機組,70%都在虧損。

  有人據此預言第二輪電力過剩已經來臨,而且“將持續三年”。

  原能源部部長黃毅誠說:“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先行產業,應該超前發展,電力過剩是有些損失,但遠沒有電力短缺對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大。電力發展還是要有長遠的規劃,在此基礎上定期進行一些滾動調整。”

  “‘十五’給了我們非常深刻的經驗與教訓。”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認為,“不能完全根據國民經濟的起伏來規劃電力發展。因為國民經濟受各種因素影響,電力供應的偏緊偏松是正常的,剛好配合很困難。既不能大面積缺電,也不能發電小時數降低太多,要保證穩定、超前,在統一規劃指導下發展。”

  周孝信院士說:“我們不妨大致算一下長遠的電力需求。2050年的電力容量要有24億千瓦,因為那時中國16億人口,人均容量1.5千瓦,不算高,只達到現在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曾經算過,把各種能源的最大開發可能性綜合考慮之后,尚有6億-7億千瓦缺口,還要靠新能源來平衡。”

  據了解,電力工業“十一五”發展的主要目標中,新能源發電安排投產100萬千瓦。

  電價信號引導“合理需求”

  國家電網公司動經中心副總工程師蔣麗萍參與了“十一五”電力行業規劃的研究工作。蔣麗萍說,規劃只是給出一個思路上的信號,在現實中,還是要靠宏觀產業政策來界定具體的負荷需求是否合理,除此之外,只能靠電價機制來進行調節,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

  “現行的電力價格存在非經濟因素,對于需求側管理,對于節電不利,例如,現在成本高的民用電價格反而最低,商業用電的電價又太高。”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說。

  要消除這種非經濟因素,除了電價機制改革別無他路。目前,電力供需出現拐點,正是電價改革的良機。

  專家們說,總體指導思想應該是:微觀層面上,應充分信任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通過電價改革,尊重每個市場主體理性決策的權利,讓市場的歸于市場。宏觀層面上,則應著眼于長遠,充分了解我國資源秉賦及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從一時的供需波動中有所超脫,讓規劃的回到規劃。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