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定位尷尬二級醫院向社區轉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5日 03:04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邢少文 發自廣州

  “這個方向我是舉雙手贊成的。”廣東燕嶺醫院院長吳小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燕嶺醫院是一家具有二級甲等資質的綜合性醫院。

  吳小文所說的“方向”,是指在2月24日國務院組織召開的全國社區衛生工作會議上,
衛生部有關負責人提出:“衛生部鼓勵各地構建兩級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將現行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轉為區域醫療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組成的兩級城市衛生服務體系。”

  這位負責人同時說:“將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舉辦的部分一、二級醫院,調整組建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從三級體系變為二級體系,這無疑對城市醫療體系改革影響深遠。

  二級醫院的尷尬

  “很多二級醫院現在實際上是個空架子,高不成低不就,發展已經受阻。”吳小文說。

  醫療資源嚴重向大城市、大醫院傾斜,已經成為既往醫療改革發展中形成的一大突出矛盾。除了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發展的缺失,另一方面,二級醫療體系的定位一直是尷尬的。

  “在醫療資源的競爭上,與三級醫院相比,二級醫院完全是處于劣勢的,門診量與三級醫院相差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醫院病床設備上也很難比。但在評級上,又要保持相當比例的人才配備,要設立比較全的科室,也要引進設備,但在財政投入上,政府補貼又很少,造成了發展成本很高。”吳小文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已經明確下一步將加大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如果推行社區衛生中心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那二級醫院的服務量無疑就更少了。”

  事實上,在以往的三級醫療體系之中,由于三級醫院基本上都可以自負盈虧,只有二級醫院,在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不明顯,但同時又是政府不可放棄的戰略衛生資源的情況下,反而成了財政的包袱。

  在“市場化”醫改比較激進的2003、2004年,二級醫院(包括企業醫院)甚至成為了各地政府“引資”和“重組”的重點對象。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管理學院教授胡善聯向記者介紹,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曾提出過取消二級醫院體系的建議,也有個別城市進行過試點,當時的設想是,二級甲等醫院歸入三級醫院,二級乙等醫院下沉到社區醫院。但這一試點工作后來并未推進。

  據悉,目前二級醫院大部分是綜合醫院,也有部分專科醫院,并且各地發展并不平衡。“像廣州市的二級醫院大部分還是可以自負盈虧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對記者說。

  資源如何重整?

  “政府推動社區醫療建設,如果光靠新增社區醫療服務站、新建區域醫療服務中心,也沒有必要。在存量上將二級醫院調入社區體系,也是對現有醫療資源的一個合理的整合。”胡善聯說。

  “二級醫院該不該并入社區,實際上涉及的還是政府辦醫院的機制和體制。”廖新波說。

  “這本身就是一個市場配置資源還是政府主導配置資源的問題,如果從市場謀求發展戰略來看,向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發展是很多二級醫院的想法。”他說。

  “但在醫療資源配置的政府干預過程中,引導難度是比較大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政府購買醫療服務的缺位。”廖新波舉例,大量病人之所以涌向了三級醫院,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的人沒有醫療保障,因而在二、三級醫院醫療報銷比例并無大區別,醫保部門在費用控制上力度較弱,導致醫院病人向二級醫院分流的困難。

  “這涉及到社區醫療中心的建設標準,按什么標準來建?CT、MR這些檢查要不要?還有比如檢查互認的標準。沒有明確的標準也可能導致資源的重復與浪費。”廖新波說。

  “有一些二級醫院是屬市財政和省財政撥款,如果下沉到社區醫療中心,則屬于區財政管,這方面的利益如何來協調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問題,”胡善聯認為,“也盡量不要搞一刀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