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漯河10億底價出售雙匯實業集團公司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1日 10:32 中國經營報

  一個敏感的時刻,兩會中關于外資并購的熱烈爭論剛剛開始

  一筆重要的交易,中國最大的食品企業之一掛牌出售國有股份

  一種普遍的擔心,接盤人很可能是“危險”的外資產業基金

  作為第一家同時進行國有股轉讓和股改的上市公司,雙匯也許正在經歷某種不安。

  3月9日,公司董事會秘書祁勇耀面露難色地對記者說:“眼下真的不便透露太多。”他所不愿提及的,是雙匯國有股轉讓交易的進展情況。

  3月3日,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經市政府同意,漯河市國資委將其100%持有的雙匯實業集團公司的股份,以10億元的底價在北京市產權交易所掛牌,公開競價轉讓。

  漯河國資委對受讓方提出11點要求。第一點就是“意向受讓方或其主要股東是國際知名的產業投資基金集團或產業投資企業(不包括對沖基金,不包括實業企業),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意向受讓方或其主要股東管理的資產規模應達到或超過5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并具有全球性投資經驗和網絡。”

  雙匯方面稱:“股權受讓方沒有限制國籍,只要滿足標準,國內國有、民營資本都可以參與競價。”盡管如此,坊間依然傳聞,最終的股權購買者將是包括摩根大通亞洲基金、淡馬錫等在內的國外資本。

  “賤賣與否,由市場說了算”

  早在今年春節前,英國《金融時報》發布消息稱:中國河南漯河市雙匯集團正準備掛牌出售,交易金額估價高達8億美元左右。隨后有人“證實”,此消息為謠言。

  幾經波折,傳言成真。但是拍賣底價和先前所傳的8億美元相去甚遠。

  公告一出,不斷有觀察人士質疑,股權轉讓交易金額“縮水”,難道其中暗藏玄機?

  祁勇耀對記者說,大家通常所說的雙匯集團,并非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而是由控股、參股、管理、品牌共用等方式組合到一起的企業聯合體。它包括72家公司,匯總后的總資產60.94億元,凈資產35.95億元。

  而此次掛牌交易標的是“雙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此集團公司由國資100%持有,僅僅是俗稱“大雙匯”的雙匯集團的一部分。

  盡管如此,仍然有投資銀行人士認為,10億元的底價,凈資產溢價僅僅五成,對雙匯集團這樣的優勢龍頭企業有賤賣之嫌。

  面對質詢,雙匯集團副總經理杜俊甫反問:“我們也嫌價格低呢!可是這個定價并不是某一方能夠決定的。最終成交價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我們的交易,完全按照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及國企改制的相關規定,引入了專家評審制度,全程進行法律監督,最后進入產權市場公開掛牌交易。我們只要保證程序合理,最終的價格就是公正的。”

  “另外,根據約定,受讓方還要承擔股改的成本,這筆錢大概需要幾億元。”杜俊甫補充道,“根據協議,受讓方必須承諾3年內不轉讓股份,這里面有很大的風險。另外,它還要承諾解決職工安置、繼續投資漯河等約束條件,而這些是很難按照常規評估確定成本的。”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海問投資顧問公司合伙人王亞非認為,專業的并購操作有很多辦法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比如聘請權威的評估中介機構,還可以采用雙向評估,國資委和受讓方聘請不同的評估機構分別進行估值等方法。

  投行眼中的經濟安全

  無巧不成書。就在雙匯發布掛牌轉讓股權的第二天,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指出,外資壟斷性并購中國企業,有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政府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李德水此番觀點在諸多媒體都有報道,一時間關注度極高。政府對外資壟斷性并購關注,是否意味著監管部門將加強審批?類似雙匯集團國有股轉讓等交易,似乎也突遭變數。

  并購專家、凱洛格顧問公司副總裁王王月和境外產業基金合作頗多。他告訴記者,按照國外一般的基金操作思路,很少有產業基金以壟斷為目的進行惡意收購。比如前段時間爭議很大的凱雷入股徐工,很多人擔心凱雷會最終在股份可流通時轉手卡特彼勒,幫卡特彼勒完成全球產業布局。王王月則認為,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事實上,只要徐工的管理層反對,出現這種局面的可能性并不大。

  王王月告訴記者,對境外產業基金來說,未來10至20年,中國都是它們最重要的市場。產業基金同樣存在盈利的壓力,它必須使資產不斷地投入、變現、再投入。如果它在被并購企業中失去了信任和口碑,損失的是未來的生意,得不償失。

  上海榮正投資董事長鄭培敏剛剛做完兩個外資并購的項目,他認為,沒有必要把外資想象得那么“狹隘”,認為他們一旦收購中國企業就要“換

商標”、“換管理團隊”等。事實上,中國企業家在中國市場上長期積累的人脈、本土品牌等競爭優勢同樣是外資所青睞的。鄭所親歷的兩個交易外方都要求保留國內品牌、保留管理團隊。其實,資本都是逐利的,只要有利于股東價值,任何模式都是可以探討的。有時候,我們自己心中狹隘的“民族主義”阻礙了自身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包括資本與貿易)大循環,失掉了一些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

  鄭培敏說:“目前單一外資也只是并購中國某一行業的單一公司,沒有出現單一外資整體并購一個行業。而某一行業(如水泥)的多個主體被不同的外資分別相中,只能說明外資(包括產業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如摩根斯坦利參股“海螺”)普遍看好這個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或者中國的

證券市場對這個行業的估值普遍偏低,而不能認為是外資基金在進行產業整合。”

  “你去過漯河嗎?”杜俊甫問記者,“那是個只有30萬人口的小城,如果雙匯不是一開始就積極尋求和外部合資合作,在那樣的小城市里如何能成長出200億元規模的大企業?”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