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國家積極推進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8日 20:29 中國產經新聞

  撰稿/CIEN記者 曾春光

  2006年,我們迎來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又一個新五年,教育問題當仁不讓地成為兩會的焦點之一,《十一五規劃建議》的第八部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重點闡述了我國今后五年內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的三點目標。我國的《義務教育法》修改進入倒計時,“教育投入”格外引人矚目,但筆
者對《規劃》中的代表教育現代化的遠程教育意興盎然,新一代的教育創新在義務教育的大背景中展現著獨特的風采。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般在6%左右,有的高達7%,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是4%,印度達到4.6%。而教育部部長周濟日前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現在教育的財政投入占GDP的比重確實不高,2004年的統計是占到2.79%,所以下一個階段要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在“兩會”的“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草案中已明確規定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逐步把這一個數據提高到4%的水平,國家財政新增義務教育經費累計將達2182億元。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表示:中央財政將全面支持農村2006年真正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到2007年,要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的學雜費,并向貧困學生提供一定的費用補助,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如此可觀的教育投入無疑將為那些在貧困中掙扎的孩子們帶來一片曙光。

  但是我們仍面對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我國目前有2億學生,國家不是對教育沒有投入、不重視,而是在總量上的確跟不上教育發展的需要。因為教育發展的速度太快。學生未來要適應現代化需要,要跟國際接軌,微軟公司副總裁李開復的女兒們兩歲就坐在他爸爸的腿上玩電腦;只要父母有一定的經濟條件,都市的孩子可以從小上雙語幼兒園,這樣的教育環境是農村孩子們難以想象的!

  最近,筆者偶然地看到北京新華網的一篇文章《巨大教育落差讓中國農村追求富裕的腳步沉重》,講述了分別住在城市與農村的兩個11歲孩子,同是四年級的學生,僅100多公里的相隔距離,卻掩藏不住他們似乎處于兩個時代的現實。在村里小學上課的農村孩子,不知英語和電腦為何物,咧嘴笑笑算是對自己未來理想的回答;城市里的孩子穿著耐克鞋,玩著電腦游戲,學著英語,有一個長大要出國的夢想。

  這樣的落差讓人心寒不已,而我們怎樣彌補僅100多公里就產生如此懸殊的落差呢?

  義務教育在我國“十一五”規劃中重裝出戰,扭轉了整個教育棋盤的局勢。但筆者在細細品讀了《規劃》后,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又欣喜地看到:國家在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到2007年,農村小學教學點都具備教學光盤播放設備和成套教學光盤,農村小學具備衛星教學收視點,農村初中基本具備計算機教室。

  早在1994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2002-2004年間全國農村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水平有較大提高,城鄉差距有所縮小,農村初中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由2.0臺提高到3.2臺,增長近60%,建網學校比例由6.3%增加到13.1%。農村小學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和建網學校比例也有所提高,許多學校計算機配備實現了從無到有。

  的確,遠程教育只是整個教育棋盤中的小小棋子,在兩會期間的眾多教育評論中也鮮有提及,但一卒落下,全盤生威!中小學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是一項開放性的工程,更多農村孩子可以通過網絡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外面的世界不再陌生,共享式、交互式的個性化學習模式尤其適應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提高了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完美地體現了提升素質教育的百年大計。

  龐大的遠程教育在自主創新中已離我們越來越近,技術的支持保障系統和相應的硬件設備的完善,為生活在兩個世界的學生們提供了各種多媒體、多功能網絡教室的資源共享,節約了教育資源的同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達1.03億人,其中青少年學生的比例占到了32.4%,而18歲以下的網民占15.8%,即目前我國有1630萬中小學生在上網。這樣大規模的潛在教育市場完全可以讓“各年齡段的學生”隨時隨地接受網絡培訓,迅速提升勞動力的再教育和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

  發展遠程教育是對未來教育發展道路的高瞻遠矚,是我國在教育布局中的主動調整。請不要小看這拱卒的一步,隨著教育改革步步前行,層層深入,其深遠意義將不容忽視。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