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瘋狂壓價終傷己 華交會引導企業壯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7日 02:20 東方早報 | |||||||||
早報記者 陳華 作為一年一度紡織品服裝、日用消費品、禮品出口市場的“風向標”,為期一周的第16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昨日在上海落幕。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獲悉,在我國外貿面臨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下,本屆
“瘋狂”砍價 面對不斷攀升的客商及成交額數量,國內外貿企業還是喜中有憂。 來自內蒙古一家國有服裝企業的張女士,最為反感的便是國內企業在“華交會”上的不計利潤的壓價行為。“他們的報價根本就做不下來生意。”她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透露,有些企業為了搶訂單,在華交會上隨便給出客商一個低得不可想象的價格,不管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先從競爭對手那里把生意搶到手再說。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華交會結束之后,他們自己無力提供過低的價格,根本拿不到訂單,也擾亂了別人無法做成買賣。“結果把生意讓給其他國家,自己人打自己人。” 一位參觀華交會的德國客商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介紹,他們在國內其實已有長期合作的外貿伙伴,參加華交會只是希望了解中國市場的新動向,看看有哪些更新的產品、更好的價格,以便提供給合作伙伴作為參考。而有業內人士直接指出,很多外商參加這種大型會展或者跨國采購會,其實正是為了打探各生產廠商的價格,以便在日后的業務談判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因此,國內企業相互壓價的惡性行為往往搶不到訂單,帶不來利潤,最終傷害的只能是自己。 紡織品服裝就是一個最好的“前車之鑒”。去年年初舉辦的第15屆華交會上,由于全球紡織品配額的限制“閘門”徹底取消,紡織品企業在華交會上的壓價行為前所未有的“瘋狂”,在國內企業的你爭我奪中,最終紡織品過高的出口漲幅讓歐美先后設限。本屆華交會上,輕工工藝類產品的成交增長比例,明顯超過受到出口限制的紡織品服裝。據介紹,此次輕工工藝類成交13.57億美元,比上屆增長19.23%;紡織服裝類成交18.68億美元,比上屆增長5.05%。 仍舊品味品牌之痛 盡管紡織品配額的重新出現,讓企業的成本至少提高了20%。但在華交會上,面對歐美客商拋出的大筆訂單,一句“給我最好的價格”,仍令企業不敢輕易漲價。 “一條牛仔褲,我們報價4.3美元,其中成本30元人民幣,中間的利潤只有不到5元錢。”來自江西的李先生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訴苦。李先生無奈地表示,中國紡織品生產能力大范圍過剩,更何況,外貿出口不需要自己打造銷售渠道,比其內銷簡單了許多,因此他們只能靠大規模生產賺取微薄利潤。 讓中國企業受傷的還有品牌之痛。同樣是這條褲子,一旦進入國外知名零售商的銷售體系,掛上別人的牌子立刻身價倍增,其售價是中國企業出口價的4~5倍,甚至8~10倍!中國企業只能站在價值分配鏈條的末端,獲取一星半點加工費,拱手把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利潤讓給國外企業。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左學金向上海東方早報記者指出,中國外貿企業依靠的還是“苦干”而非“巧干”,主要從事的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產業。如果在未來5~20年內,中國企業不能完成從“加工制造中心”向“研發設計中心”以及“營銷管理中心”的產業結構提升,極可能喪失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分工地位。 華交會引導企業壯大 在第16屆華交會上,政府部門從扶持外貿企業到扶持外貿品牌的戰略轉變正在顯現。華交會正在利用自己的品牌效應,為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搭建走向世界的橋梁。據華交會組委會介紹,本屆華交會參展商品中,獲商務部重點培育和支持的中國名牌出口商品有54個,屬省市出口名牌的商品有655個,參展的新商品達2萬個左右。 在圍繞品牌招展、圍繞品牌宣傳、圍繞品牌布展之下,此次各交易團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成交火爆。據統計,出口成交前20名的企業,共計成交3.93億美元,占總成交的11.83%。而品牌企業和品牌商品云集,反過來又提升了華交會的質量和檔次。 本屆華交會展位比上屆增加1188個,增長28.57%,參展企業比上屆增加500余家。即便如此,企業參展的熱情,仍讓攤位供不應求。華交會在規模擴大的同時,質量也大幅提高,這標志著華交會由規模型逐步向質量型邁進,而中國企業也將伴隨著華交會的壯大而逐步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