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業與誰聯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5日 17:4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湯白露 特約記者 劉遠珠 北京報道 1月22日,創維、TCL、康佳和長虹四大彩電制造商聯合宣布,與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打造第六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深超科技成立于2001年11月7日,注冊資金1億元,是由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主導的國有企業。 表面看來,本土彩電廠商以實際行動進行了回擊;實質上,聚龍光電進軍液晶面板前路仍然“撲朔迷離”。 “現在只有4家聯盟,即使8家聯盟也難以扭轉被動局面。”一家韓國液晶面板廠為何私下地放出豪言? 聯盟者之難 建設一條6代線投資高達140億元,如此高額的資金誰來埋單?據悉,新成立的聚龍光電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5家公司各占20%股份。 盡管深超公司有著濃重的政府背景,發展液晶面板產業也符合深圳市的“十一五”規劃,但這是否意味著,深圳市政府將出手解決資金難題? 巨大的研發成本需要更大的規模經濟支撐,四大彩電商聯合可以突破液晶電視面板的制造瓶頸嗎? 聯合證券分析師羅鵬巍在新近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從市場占有率分析,目前以上四大巨頭占有全球彩電市場的30%,占內地彩電市場的70%以上。而液晶產業鏈的上游關鍵零部件市場的集中度要高得多。 對比分析,本土品牌彩電在全球市場30%的占有率遠遠不足以支持擴展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結構。 該報告認為,中國只有在充分發揮制造優勢、在產業鏈的終端制造環節占據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向上游產業鏈延伸,進而掌握核心技術。但目前中國彩電業的整體實力相差甚遠。 除去產業資源外,技術力量以及資金困窘方面,彩電企業無法同國內的專業面板廠商京東方、上廣電相比。 “國內相關的配套設施以及人才資源匱乏,種種因素決定了這種彩電聯盟模式在短期內難有實質性進展。”一位分析師認為。 事實上,創維數碼CEO張學斌也在發布會上承認,聯盟目前還只是處于一個框架性協議階段。 從組織方面分析,目前深超科技董事長于忠厚任聚龍光電董事長,創維總裁張學斌任總經理。一旦引進液晶技術合作方,該公司的股權比例將發生難以預測的變化,并同時影響加盟的四家企業決策。 從技術方面分析,聚龍光電必須從外部引進。然而,日韓公司視技術為生命,期望從日韓企業買得技術幾乎不可能。目前日韓投資的第7代線已經量產,而且技術更新很快。 “更讓人擔心的是,由于以上四家彩電企業同時又是競爭對手,管理上的難題可想而知。”羅鵬巍表示。 對于管理難題,深圳市政府有關人士透露,一旦第6代生產線建成后,深超公司將退出聚龍光電,從而將生產線交給四大家電企業自主經營。顯然,深圳市政府的以上做法參考了韓國的“政府投資、企業管理”模式。 問題的關鍵在于,目前深圳市政府已經成為聯盟的主導方,尋求新的風險融資手段成為當務之急。 廈華率先整合 液晶面板吞噬了液晶電視約70%的利潤,受制于人的中國彩電企業近期難以分享平板電視的“盛宴”。 “部分家電廠商蠢蠢欲動,急于建設自己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海信、海爾沒有任何動作,廈華卻試圖扮演整合者的角色。”羅鵬巍表示。 聯合證券的報告指出,2006年中國彩電制造業將邁入最殘酷的整合階段,企業盈利狀況不容樂觀,多數家電企業負債率進入50%以上的警戒線。 在這種背景之下,廈華電子轉讓股權吸納中華映管(全球第5大液晶面板供應商)的面板資源,拉開了資源整合的序幕。 “我們不會考慮跟上廣電或者京東方合作,也不會選擇與彩電商同盟組建面板生產線。”廈華電子新聞發言人魏自力表示,廈華有自己的經營思路。 2006年1月底,中華映管與廈華電子聯合宣布在廈門建立全球最大的平板彩電工業園。與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簽署的2億美元投資合約中表明,直接投資者是中華映管,在液晶面板項目的運作上,由中華映管單獨運作,向廈華電子定向供貨。 魏自力表示,廈華采用整合策略,一方面可以直接將產業鏈打通,中華映管供給廈華的液晶面板價格更優惠;另一方面由于不涉及現金投入,廈華不存在資金風險,收購完成后,中華映管將給予廈華電子較大的財務支持。 據悉,中華映管在廈門的工廠有500萬的產能,如果全部被廈華吸收,廈華平板電視的質量與產量將嚴重威脅國內外其他廠商。 與中華映管成功合作,廈華電子將更加集中精力研發“微晶神話”與“炎黃一號”芯片。雖然目前仍以二次研發為主,但深度擴展的可能性還是存在。 羅鵬巍認為,廈華的整合策略表明,在產業整合完成之前,彩電制造企業直接投資介入液晶面板并不明智,“可以靜待產業整合初步完成,再尋找機會介入。” 聯合證券的報告認為,從關鍵的經營效率指標分析,海信、廈華明顯優于長虹與康佳,無論是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都超過長虹與康佳50%以上。現在身陷資金泥沼的四大彩電廠商計劃斥巨資建立面板生產線,無疑是雪上加霜。 聯誰的盟? 彩電業是一個全球采購、全球銷售的市場,中國企業沒必要在整個產業鏈上“通吃”。在這一前提下,本土彩電制造商該聯誰的盟? “阻礙本土彩電企業發展的關鍵并非缺乏面板資源,海信就是鮮明的例子。”聯合證券的報告指出,海信依靠自己研發了視頻處理芯片“信芯”。 國內專業化芯片公司競爭激烈,多數處于虧損邊緣,而彩電廠商可以從中尋找突破口,利用收購、合資或者戰略聯盟的方式獲得芯片研發力量,從而改善顯示技術。 “與投入巨資建設面板生產線,這不失為一條經濟且明智的趕超路徑。”羅鵬巍表示,但這畢竟只是短期趕超的權宜之計。 廈華聯合中華映管這一模式目前被廣泛看好,原因在于既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同時又捆綁了兩家公司的集體利益。 3月1日有消息傳出,京東方有意加盟以上四家彩電企業的聯盟。京東方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一消息有待于公司進一步確認。 顯然,國內的面板廠商已經開始思考新的聯盟方式:聯合下游本土彩電企業快速建設國內處于空缺狀態的第6代生產線。 2月底,京東方在北京召開全球供應商大會,來自日本、韓國、美國、中國和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75家上游供應商的153名高管及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在發布會上強調,冠捷并不是京東方唯一的采購商。 這表明,產能擴張計劃實現后,京東方在進一步組建分銷渠道,從而提高出貨量。 “當京東方的出貨量達到一定的級別之后,建設第6代生產線就成為必然選擇。如果聯合本土彩電企業,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TTE中國業務營銷中心一位負責人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