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炒房團新秘笈 從拍賣行買便宜房獲更高利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5日 10:1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馬宜 北京報道 上周,溫州老板們又一次吸引了全國的眼球。他們在北京“相親國企”的事被炒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在說——看,房地產估計沒什么錢可賺了,溫州人已經轉移戰(zhàn)場了。 這些“炒房團”始作俑者對投資房產真的不感興趣了?在一個更小范圍的圈子里,這
“2006年投資房產的策略是通過拍賣行買便宜房子”,這是一小部分溫州人的“新炒房秘笈”。在這中間,拍賣行的作用“功不可沒”。 這是一個極其隱秘的產業(yè)鏈:鏈條的上游包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提供房源者,以及法院這樣的提供信息者,而下游則是那些最終的買家。拍賣公司處于整個食物鏈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組織整個鏈條的正常運轉。 目前在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有大量擬出售的抵債房產和不良資產,雖然這些資產暫時在產權上有糾紛,但并不意味著是無價值的;相反,只要最后解決了糾紛,一些房產價值不菲。 于是,上游銀行或法院的人向拍賣公司提供第一手房屋資料,他們會向在拍賣行的“熟人”透風:“有一筆資產我們在進行法律程序,你們要不要拿去?” 一些地方拍賣行和當地法院關系“密切”,由于涉及的房子都是一些有糾紛的,有法院積極協(xié)調,這些糾紛通常可以更加順利的解決。 在下游,拍賣行通常有自己相對固定的購買人小圈子,或者是小范圍的公告,把知道信息的人控制到最少。屏蔽掉更多的競拍者是為了避免正常競拍而把價格抬得過高。 一些和拍賣行“關系密切”的投資人在拍賣前就已經和拍賣公司達成默契(甚至是一紙合約),約定只比底價稍高的價格。按照目前的評估標準,不考慮利潤、地理位置,再考慮房產已經有的折舊,評估價通常比實際市價低很多。 在拍賣現場,拍賣公司會找一、二個人舉兩次牌子,走一下程序。投資人以低價買到了房子,拍賣行除正常的拍賣傭金外,還獲得了從投資人處的“特別回報”,這一額外利益甚至也會由拍賣行或多或少的返還給上游的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甚至法院! 目前拍賣行手續(xù)費通常是標的物最后成交價的5%,通過這種方式,拍賣行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這樣,由買家低價買入拍賣資產后,再將利益返還至上游的各個利益方分配,這種以拍賣行為核心的價值鏈已經是這個圈子里公開的“小秘密”,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但真正能參與進去的卻很少。 “大家都不愿意讓外界知道這個圈子的存在,那樣會毀了很多人的好生意。”一位上海的房屋代理中介說。 房屋出現糾紛后,拍賣幾乎是惟一的處置渠道,從這個通道出來大量極有價值的房源。一家位于上海的房屋代理公司向本報透露,他們大部分的房源都是從拍賣公司來的。 通過這種方式,在北京一套市價8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房子,5000元/平方米左右就可以買到。 由于通過拍賣取得房產需要一次付清,不能按揭,需要買家一下拿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的資金,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下的,只有那些手里資金雄厚的買家才可以承受。有錢的溫州老板就成了拍賣行的最佳買主。 “有拍賣行找到我,讓我在溫州找客戶給他接盤。”一位曾組織過“溫州炒房團”的知情人向本報透露,“在北京也有,比如沈陽等東北城市,很多是北方的拍賣公司,但一些爛尾樓比較集中的南方城市也有。” 據悉,一位溫州老板在北京前門附近買了一處樓,買價是7、8千萬;同樣地理位置,當時的市價大概是一個多億,如果經過重新包裝再賣,市價應該可以達到1.3億到1.5億元。 對于一些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抵債資產,為了保證公平、透明,必須在程序上采用公開拍賣,以取得一個比較公允的價格。然而,通過內外聯(lián)通,本來應該公平的形式已經演變成實際的不公開甚或是暗箱操作。 在2005審計署曝光的資產管理公司案件中,拍賣行違規(guī)的例子已經露出冰山的一角。在審計署查出的華融成都辦事處的案子中,從評估到拍賣整個不良資產處置環(huán)節(jié),成了一個家族鏈產業(yè),從評估公司到拍賣公司都是華融成都辦事處總經理張桂林的兒子、女婿開的。在成都一棟抵債大樓被張桂林兒子開的會計師事物所評估為1000萬元。而市場人士均認為該樓的市場價應為2.2億元。隨后,由張桂林女婿任副董事的一家拍賣公司以1000萬最低價賣出。 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總裁也曾經在2005年的公司年會上,對一些地方拍賣公司和內部人員勾結,從而低價處置不良資產的行為感到極其氣憤。 但對于圈子里人盡皆知的“小秘密”,拍賣行的行業(yè)組織,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卻對本報表示并沒有聽說過。 |